民警叹了口气,语气更加为难:“姑娘,不是我们不帮你。你看,第一,你这查询是跨区域的,我们这里的系统权限主要管本辖区,你要查全国范围或者跨省市的失踪人口数据,需要更高级别的权限和更完备的手续。第二,你说的时间,二十多年前,那时候很多档案都是纸质的,保存条件有限,有没有遗失、有没有损坏、甚至当时有没有详细录入,都很难说。就算还在,浩如烟海,怎么查?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你什么准确信息都没有,这……这简直是大海捞针啊。我们就算想帮你,也无从下手。”
他建议她,如果可能,最好能回到她最初生活过的、疑似的地方,找到当年可能接警的派出所,提供尽可能准确的时间点和人名(哪怕只是乳名),或许还有一线希望。但这对蓝溪来说,几乎是一个无解的循环:她正是因为无法确定“最初的地方”,才像没头苍蝇一样四处碰壁。
她又尝试了另一两个派出所,得到的回应几乎是一样的。程序、规章、权限、年代久远、信息模糊……这些词汇构成了一堵无形但却无比坚硬的墙。民警们的同情是真实的,但爱莫能助也是真实的。庞大的国家机器有其运转的规则和效率边界,无法为一个如此模糊不清、缺乏关键索引的陈年旧事而无限度地投入资源。她的个人苦难,在庞大的系统面前,显得如此渺小,不足以撬动那严格遵循程序的齿轮。
走访与档案,这两条看似最直接、最传统的路径,将她引入了更深的迷雾之中。
实地走访,面对的是被时间冲刷得面目全非的物理空间和人类记忆的不可靠性。她像一个在废墟上寻找特定足迹的人,却发现整个废墟都即将被推平重建,连曾经的居民都已四散,无法指认。
求助警局,面对的是庞大系统固有的程序壁垒和历史档案管理的现实困境。她的故事缺乏打开这扇门的精确钥匙,所有的努力都被“不符合程序”、“无从查起”温柔而坚定地挡了回来。
希望的火花,在这次孤注一掷的北上之旅中,非但没有重新燃起,反而几乎被彻底扑灭。她带着一身的疲惫、满心的失望和空空如也的钱包,回到了她熟悉的城市。火车轰鸣着驶入站台,窗外是流光溢彩的现代都市夜景,与她刚刚离开的那些灰暗、挣扎于过去与未来之间的老工业城市仿佛是两个世界。
她走出车站,融入熙熙攘攘的人流。没有人知道她刚刚经历了一场怎样身心俱疲的战役,也没有人关心她怀揣着怎样一个沉重而破碎的梦想。现实的铜墙铁壁,这一次不仅冰冷坚硬,更具体成了推土机的轰鸣、老人茫然的摇头、民警无奈的叹息,以及她自己磨出水泡、疼痛不止的双脚。
迷雾更深,前路似乎更加渺茫。但在这极致的疲惫与失望的谷底,某种极其坚韧的东西,似乎也在悄然孕育。绝望的土壤,有时也能开出最倔强的花。她知道,直接的道路已经全部试过,并且碰得头破血流。接下来,如果还要继续,就必须寻找更迂回、更需要耐心、甚至更需要运气的方法了。
不能放弃。那双梦中的眼睛,是她穿越这重重迷雾的唯一指引。
下一站,鞍山。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小小书屋;https://www.xxs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