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女生频道 > 女生频道 > 回头无岸 > 第26章:第一次实操考核 (1 / 2)
        第26章:第一次实操考核

        学期过半,《基础妆面与遮瑕技术》课程迎来了第一次重要的阶段性实操考核。考核通知提前一周下达,像一块沉重的巨石投入原本就波澜暗涌的湖面,在所有学生心中激起了巨大的紧张涟漪。考核内容明确而具有挑战性:在限定时间内,为一位指定模特完成一个符合“日常通勤”主题的、自然清透的全妆,并额外附加一项高难度任务——完美遮盖模特面部一处预先设定的、较为明显的特定“瑕疵”。

        考核地点设在专门的操作实验室。这里比平时的实操教室更加宽敞明亮,也更显冰冷严肃。一排排独立操作台整齐排列,像等待检阅的士兵。每张操作台上都配备了全套专业工具和化妆品,品牌、色号、质地均严格统一,确保考核的公平性。头顶的无影灯散发出均匀而刺眼的冷白光,能将面部最细微的纹理和色彩差异都暴露无遗,不留任何情面。几位主考教授和助教坐在前方观察席,表情严肃,手持评分板,目光如炬,仿佛法庭上的法官。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消毒水味和一种近乎凝滞的、令人窒息的紧张感。

        蓝溪提前半小时到达,找到自己的操作台号。她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擂鼓般的心跳,但指尖依旧冰凉,微微颤抖。她逐一检查操作台上的工具:粉底液、遮瑕调色盘、各色眼影、腮红、唇彩…刷具是否齐全、洁净?产品的质地和色号是否与公示列表一致?她像一名即将踏上战场的老兵,最后一次默不作声地检视自己的武器。周围的其他同学也大多面色凝重,有人反复深呼吸,有人无意识地搓着手指,有人对着小镜子反复练习微笑以缓解焦虑。

        模特们被依次带入,根据抽签分配到各个操作台前坐下。分配到蓝溪面前的,是一位年轻的韩国女性,年纪与她相仿,皮肤底子不错,但神情略显局促不安。她的左眼下方,靠近颧骨的位置,有一块约指甲盖大小的、颜色偏深青紫色的胎记,形状不甚规则,像一小片凝固的阴霾,在她白皙的皮肤上显得格外突兀。这就是她需要攻克的那座“堡垒”,那个必须被“消除”的瑕疵。

        蓝溪的目光与模特相遇,她看到对方眼中一闪而过的、因自身瑕疵暴露于人前而产生的羞赧和紧张。这一刻,蓝溪奇异地冷静了下来。她不再是那个为自己考试而焦虑的学生,她仿佛瞬间切换了角色,成为一个即将为“患者”解决困扰的“专业人士”。她朝模特露出一个极浅却异常温和、带着安抚意味的微笑,用刚刚练习得还算流利的韩语轻声说:“请放轻松,交给我就好。”

        考核开始的指令响起,如同发令枪响。瞬间,实验室里只剩下工具轻微碰撞的声音、粉刷扫过皮肤的沙沙声、以及压抑而急促的呼吸声。时间开始以秒为单位流逝,紧迫感如同无形的鞭子,抽打着每个人的神经。

        蓝溪没有立刻动手。她花了宝贵的几十秒钟,再次仔细观察模特的面部。不仅仅是那块胎记,还包括她整体的肤色冷暖倾向、肤质状况、五官轮廓特点、甚至在不同角度光线下的细微变化。她需要为一个完整的、和谐的自然妆面打下基础,而不仅仅是孤立地对付那块胎记。她的大脑飞速运转,如同一个高效的计算机,快速调用着这几个月来疯狂吸收的所有知识:色彩理论、光学原理、皮肤肌理、产品特性…

        首先,是底妆。她选用了极其轻薄的、带有微弱光泽感的妆前乳,均匀涂抹,为后续步骤做好准备。然后,她没有直接使用厚重的遮瑕去覆盖胎记,而是先用了非常少量、质地水润的、略带暖桃色的修正液,点在胎记的青色位置,用指腹的温度极其轻柔地拍打开,利用色彩互补原理,先中和掉一部分突兀的色差。这个过程需要精准的控制力,用量多一分会显色,少一分则无效。她的手指稳定得惊人,眼神专注得像在进行微雕手术。

        接着,她选用了一款遮盖力中等但延展性极佳的粉底液,用湿润的海绵蛋快速而均匀地在全脸拍开。在胎记区域,她采用了“少量多次”的叠加方式,每一次都等待前一层稍微干透再上下一层,层层叠加,逐步覆盖,避免产生厚重结块的面具感。她的动作流畅而高效,没有丝毫犹豫或浪费。

        然后,进入了最关键的、针对胎记的精准遮瑕阶段。她拿出了那盒如同百宝箱般的多色遮瑕调色盘。根据胎记被粉底初步覆盖后残留的、隐约透出的青灰调子,她选用了一款比模特肤色略浅、带有极细微暖黄调的膏状遮瑕产品。她用一把尖端极细、几乎只有几根毛的精密遮瑕刷,蘸取微量产品,在手背上调整用量,然后以一种近乎刺绣般的精准和耐心,一点点地将遮瑕膏覆盖在胎记的精确轮廓上,并小心翼翼地用刷子尖端将边缘与周围皮肤晕染融合,直至界限完全消失。

        第26章:第一次实操考核

        这个过程极其耗费心神和时间。她需要屏住呼吸,手腕悬空,依靠极细微的肌肉控制力来完成。额角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她也无暇擦拭。她的整个世界仿佛缩小到只剩下那毫米见方的区域,那块需要被“修复”的、不完美的皮肤。一种奇异的、高度集中的平静笼罩了她,所有的紧张和杂念都被排除在外,只剩下眼、心、手的高度协同。在这种极致的专注中,她内心涌起一种难以言喻的、近乎执拗的满足感——一种将“不完美”归于“完美”,将“异常”融入“正常”,将“瑕疵”彻底“消除”的、创造秩序与和谐的强烈冲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