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团队建设与标准确立
窗外的城市华灯初上,蓝溪揉了揉酸胀的脖颈,目光从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预约表中移开。又是一个工作到深夜的日子。客户的认可与追捧如同潮水般涌来,将她这叶扁舟推向波峰,也几乎要将她淹没。喜悦与成就感是真实的,但那份深入骨髓的疲惫与隐隐的焦虑也同样真实。她清楚地知道,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必须结束了。单凭她一双手、一副头脑,即便一天有三十六个小时,也无法满足所有信任她的客户,更无法保证每一次服务都维持在巅峰水准。事业的边界,取决于她个人精力的边界,这绝非长久之计。
“是时候了。”她轻声对自己说,语气里带着一丝破釜沉舟的决绝。组建团队,意味着要将自己倾注了无数心血、凝结了韩国顶尖机构经验与个人独特理念的“珍宝”,交到陌生人手中。这是一场巨大的冒险,但也是通往更广阔天地的唯一桥梁。
招聘启事发布得极为低调,甚至没有通过主流招聘平台,而是通过几位老客户的引荐和在特定专业社群的小范围发布。蓝溪要的不是海量的简历,而是极致的精准。
面试过程与其说是考核,不如说是一场价值观的碰撞与筛选。技术基础是入场券,但绝非决定因素。蓝溪会花大量时间与应聘者聊天,聊她们对美的理解,聊她们遇到刁难客户时的第一反应,聊她们如何看待“捷径”与“坚持”。她设置了许多情境模拟题:
“如果一位客户坚持要求使用一款你知道成分不安全、但短期内效果‘显著’的产品,你会怎么办?”
“当你完成的服务,客户主观上不满意,但客观上并无瑕疵时,你会如何沟通?”
“你如何理解‘无菌操作’?它对你而言,是写在墙上的规定,还是刻在心里的铁律?”
她观察她们的微表情,聆听她们语言背后的逻辑。她在寻找的不是熟练工,而是“同道中人”。她需要的是那种对专业有敬畏、对诚信有执念、内心有温度且能承受住枯燥重复却要求极致精准工作的人。这个过程缓慢而艰难,有时一连面试十几人,也无一人能让她点头。有人技巧娴熟但眼神飘忽,急于计算提成;有人态度殷勤却对专业原理一知半解;有人则无法理解为何要如此“小题大做”,不过是一个美容工作室而已。
最终,她从茫茫人海中筛选出两人:一位是刚从医学院毕业不久的小悠,带着医学生特有的严谨与一丝不苟,对无菌观念的理解深入骨髓;另一位是有着五年行业经验的安安,她厌倦了此前机构里无处不在的营销压力和产品推销,渴望一个能纯粹专注于技术与服务的地方。这个小而精的初始团队,构成了蓝溪工作室的基石。
培训,是蓝溪投入心血最多的阶段。她为两位新成员制定的培训计划,严格得近乎苛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