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副局长轻轻咳嗽一声,试图缓和气氛:“老陈,你的心情我们理解,但设备安装调试有其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
“规律?战场上敌人会跟你讲规律吗?”陈大校语气强硬地打断,但并非针对刘副局长,而是一种基于使命感的焦灼,“我们需要的是结果!是能立刻顶上去的装备!如果这套设备不行,我们必须立刻寻找替代方案,哪怕土法上马!”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了林凡身上:“林凡同志,你之前的表现让我印象深刻。你说实话,按照最乐观的估计,排除一切困难,能不能做到?”
压力再次如山般压向林凡。所有人都看着他,厂领导希望他谨慎回答,而陈大校则期待一个奇迹。
林凡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没有立刻回答“能”或“不能”,而是冷静地分析道:“陈大校,刘局长,李厂长。设备的机械部分安装和基础调试,如果后续一切顺利,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但是,形成稳定生产特定高精度零部件的能力,不仅仅取决于设备本身,还取决于刀具、夹具、加工程序的优化、操作工的技术熟练度,以及一个最重要的前提——”
第一卷第56章督导组降临
他顿了顿,目光坚定地迎向陈大校:“那就是确保我们手中的设备图纸、工艺文件,与实际的设备硬件百分之百吻合,没有任何潜在的设计缺陷或翻译误差。否则,任何急于求成的生产都可能是灾难性的。”
这话说得不卑不亢,既指出了可能性,又强调了严谨性的绝对重要,隐隐还呼应了他之前对那份军械图纸的疑虑。
陈大校盯着他看了几秒,似乎在判断这是推诿还是真正的负责态度。最终,他点了点头:“好!我就要你这句话!严谨是应该的,但时间不等人!督导组在这里的每一天,都必须用来最高效地排除一切隐患!”
他看向刘副局长和李厂长:“我建议,巡查工作立刻进入实质阶段。请厂里无条件配合专家组,尤其是对技术文件的复核和实物比对工作,必须立刻、彻底地进行!”
“同意!”刘副局长立刻表态,“老陈的要求就是当前第一要务!李厂长,请你亲自安排,抽调精干力量,全力配合!”
会议风向瞬间转变,从常规的巡查汇报转向了针对特定生产任务的攻坚保障模式。会议结束后,整个红星轧钢厂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机器,高速运转起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