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师傅,您经验丰富,先看看这损伤情况。”
“小李,立刻安排无损探伤,重点检查裂纹延伸深度和内部是否有缺陷。”
“张工,核对一下这些技术参数,特别是材料强度和热处理要求。”
林凡条理清晰地分派任务,眼神锐利而专注。
初步检测结果比预想的还要糟糕一些。内部存在显微裂纹,损伤区域附近的材料疲劳强度也有所下降。
小组内部出现了分歧。一位老技师认为风险太大,建议保守处理,甚至倾向于上报无法修复。但林凡和几位年轻技术员则认为,虽然困难,但仍有理论上的可行性。
争论不下之时,林凡再次站到了白板前,画出了一套大胆的复合修复工艺流程图。
“单纯补强不行,我们可以尝试‘减法’和‘加法’结合。”林凡的笔尖点在白板上,“先在受损区域精密开槽,去除疲劳材料,然后镶嵌预先加工好的高强度合金衬套,最后采用低温高压的扩散焊工艺进行连接固化,尽可能减少热影响区……”
他的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甚至引用了不少国外最新期刊上的技术理念,听得几位老师傅目瞪口呆,又隐隐觉得大有可为。
“这…这思路太新奇了,但听起来有道理!”王师傅喃喃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