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副厂长听着这些议论,脸色平静,但心里明镜似的。他知道这里面有论资排辈的思想在作祟,也有一些人是不愿看到年轻人出头。
他敲了敲桌子,沉声道:“同志们,讨论技术问题,要实事求是,不要空谈责任。林凡同志的革新,在三车间经过了实践检验,效果有目共睹。我们不能因为担心可能存在的问题,就扼杀一项明显有利于生产的好技术!”
他看向技术科长:“老刘,你们技术科牵头,成立一个小组,立刻对林凡同志的这项革新进行全面的技术论证和适应性评估!拿出一套稳妥可靠的推广方案来!要快!”
第一卷第36章技术革新提案与机遇
他又看向提出质疑的那位生产处长:“老王,你们生产处配合,挑选几个有代表性的车间和产品工序,进行小范围的扩大试验!用数据说话!”
李副厂长雷厉风行,直接拍板,将任务布置了下去。
消息很快传回了三车间。王师傅替林凡感到高兴,同时也有些担忧:“小林,厂里要全面论证和扩大试验了,这是好事,但也是压力。到时候肯定会有更多人盯着,千万不能出纰漏。”
林凡自信地笑了笑:“王师傅,您放心。这东西结构简单,原理通用,只要安装调试到位,肯定没问题。不同机床可以微调一下安装位置或者挡板厚度就行,核心思路是不变的。”
他早已胸有成竹。大师级的钳工经验让他对各类机床的特性了如指掌,这份自信感染了王师傅。
“好!有你这话我就放心了!厂里来人的时候,你给他们好好讲解演示!”王师傅拍着林凡的肩膀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