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历史军事 > 历史军事 > > 第19章 御前亲军和“咸人头”(求收藏,追读) (1 / 5)
        第19章御前亲军和“咸人头”(求收藏,追读)

        天启七年十月初三,北京城安定门内。

        时值深秋,寒意已重,但城门内外的空地上,却黑压压跪满了人。素色官袍的文官以四位阁老为首,簇拥着六部堂官;身着素色蟒袍、麒麟补子或寻常武官服的勋贵们,则以定国公徐希皋、武清侯李诚铭、襄城伯李守锜为尊,领着京中一干世袭的指挥使、佥事之流;另一侧,则是在天启爷晏驾后便陆续汇集京师的在籍官员,孙承宗、李邦华等昔日被魏忠贤排挤的干臣赫然在列,周围多是东林清流的面孔;更外围,则是进京赶考的各地赴京举子,人头攒动。史可法、管绍宁、庄应会、黄宗羲等各地才俊都在其中。

        今日这三山五岳的人物都齐聚安定门内,明面上是跪迎“奏凯还朝”的新天子。可实际上,大家伙儿却想见识一下这小皇帝带着的是什么样的精兵,也敢吹斩杀边墙外的鞑子数千?

        ......

        “总算是……回来了。”跪在最前头的首辅黄立极,趁着整理袍袖的间隙,用微不可闻的声音对身旁的次辅施鳯来叹道。他那张因连日悬心而显得格外疲惫的脸上,此刻才透出几分活气。

        施鳯来同样压着嗓子,心有余悸:“黄公说的是。这几日,老夫这心就没落回肚子里去过!陛下轻骑简从,只带些许‘亲军’就出京巡边,说是几日便回……谁曾想,竟撞上了鞑子破关!蓟镇边墙一破的消息传来,老夫眼前一黑,差点以为……以为……”他后面的话没说出口,但“土木堡”三个字像冰锥一样刺在几位阁老的心头。天启爷刚去,新君若再出事,这大明江山顷刻间便是滔天巨浪!

        “幸而,幸而陛下洪福,天佑大明!”礼部尚书来宗道连忙接口,语气里满满都是劫后余生,“传回的消息说是陛下亲临军前,稳住了阵脚,还打了个大捷……唉,只要陛下平安归来,便是万幸!至于这‘大捷’……”他话锋一转,与另外几位阁老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他们浸淫官场数十载,深知“大捷”二字的水分。陛下年轻气盛,许是击退了小股骚扰的鞑子,或是守住了某处堡寨,鞑子见无利可图自行退走,这便足可称“捷”了。

        “无论如何,陛下此行太过凶险!”工部尚书薛凤翔语气严肃,“待陛下回宫,吾等必要联名进谏!天子乃万乘之尊,身系社稷安危,岂可再效英宗武宗旧事,轻蹈险地?此番侥幸,焉知下次如何?绝不能再有下次了!”几位阁老、尚书纷纷颔首,低声附和。他们都是刚刚加入“帝党”的,尚在”考察期中,所以之前未敢死谏阻拦皇帝出京。不过同样的事情,是绝对不能有下次了。

        ......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