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历史军事 > 历史军事 > > 第15章 鞑子来了?太好了! (1 / 4)
        第15章鞑子来了?太好了!

        顺天巡抚的衙门之中。

        崇祯皇帝朱由检捧着他那黄花梨木的“保温杯”,坐在一张朴拙的榆木台子后面,脸上挂着一种近乎“和气”的笑容,目光温和地扫过面前两位身着素白官袍的勋贵。这姿态,若换了场景,倒像是省反贪局的副局长,正和蔼地与两位涉嫌经济问题的干部“谈心”。

        可朱由检心里门儿清:眼前这两位,英国公张惟贤、成国公朱纯臣,岂是寻常贪腐官员可比?他们的祖上跟着太祖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帮着成祖爷奉天靖难、鼎定江山,那是与国同休、丹书铁券的顶级勋贵!

        特别是张惟贤,他老人家可是亲身参与拥立了他哥哥天启皇帝和他自己这两代大明帝王的关键人物!更棘手的是,他们本人未必直接伸手贪污纳贿。那侵占军田的腌臜事,往上追溯,怕不都能追到“英宗睿皇帝”朱祁镇当皇上的时代,甚至更早!都是他们那些早已风光大葬、追赠了谥号的祖宗们干下的“好”事。

        朱由检的祖宗们装聋作哑、不闻不问,积弊如山。现在轮到他朱由检坐在这龙椅上,他能怎么办?真把那些棺材板撬开,把一堆枯骨拖出来判个“侵占国有土地罪”?法不责众啊!九边十三镇,上至总兵、下至千户,谁家不占点军田?真要把这盖子全掀了,大明朝的武备体系还要不要?

        可不整顿军田,九边兵卒永远吃不饱穿不暖!而李自成和他手下那些闯营骨干,可多是吃不饱饭的西北边军老卒出身……

        “二位国公,”崇祯又啜了口热茶,声音依旧温和,“蓟镇、昌平、宣府、大同……四镇军田旧额两千余万亩,如今实存几何?十不存三啊!这消失的土地,总不会自个儿长了翅膀飞了吧?”

        张惟贤花白的头颅垂得更低,白袍下的肩膀微微佝偂,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沉痛:“陛下明鉴!老臣……老臣治家无方,或有疏漏。然府中产业,多系祖上所遗,年代久远,账册散佚……老臣回去,定当彻查!若真有侵占军田,定当分毫不差,全部清退!”

        旁边的朱纯臣立刻跟上,胖胖的脸上满是“羞愧”:“陛下!臣有罪!臣回去也查!狠狠地查!好好儿地查!清退!一定清退!一文田土不留!臣愿立军令状!”他拍着胸脯,一副大明好勋贵的模样。

        崇祯脸上的笑容不变,心里却是一声冷笑。又是“彻查”,又是“清退”,听着斩钉截铁,实则全是虚招。谁去查?怎么清?如何退?查个三年五载,最后回禀一句“年代久远,查无实据”,或者象征性地退点边角料,就能糊弄过去。

        他搞的“议罪银”,是要绕过庞大臃肿、效率低下且同样不干净的官僚体系这个“中间商”,直接跟阉党贪官们做交易,一手交钱(赎罪银),一手交“特赦”。可这招,对付这些根基深厚、掌握着京营兵权,对锦衣卫也多有渗透的世袭勋贵,不好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