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引用”了数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的观点,暗示渊龙科技的新能源电池技术,与某家欧洲顶级实验室数月前失窃的一项未公开专利,存在惊人的相似性。
顷刻间,数十家网络媒体、无数个自媒体大V,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蜂拥而上。
他们用更夸张、更惊悚的标题,疯狂转发、解读、延伸着这篇报道。
…………
负面新闻,呈病毒式传播。
在精心组织的水军推动下,普通网民的情绪被迅速点燃。
质疑、愤怒、恐慌……
无数的评论,涌向渊龙科技的官方账号。
刚刚建立起一些声望的渊龙科技,品牌形象瞬间崩塌。
一些已经预定了渊龙科技技术方案的合作方,开始打电话来询问情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