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是正常的生活了,便是连寿命也所剩无多。
父皇一直隐瞒着真实情况,从不让人告诉自己。
又怎么可能完全瞒得住?
诗结尾处的这种洒脱,只怕自己是学不来的。
一个寿命所剩不多的人,又怎么能洒脱?
看着这诗,脑海当中便不自觉的,浮现出了那写诗的人。
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怎么能写出这般好的诗?
这般富有哲理,发人深思,引人共鸣的诗,怎么能是他这么一个十三四岁的人写出来的?
在花间小筑时,初听这诗,就被其惊艳,吸引了诸多心神,没有心思往别处想。
而今归来,细细品味,越品味越觉得好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