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一站,一行人来到正在建设的高炉前。
新建高炉是所有工匠一致决定的,因为陈林带回来的那三座高炉他们搞不定,有图纸也搞不定。
一是因为高炉内部结块的硬坨坨,二是因为配套设备都被拆了个精光,即便高炉完好无损,他们也没法启动。
那就按照相关图纸,等比例缩小,按照大明现有的技术新建一座高炉。
这几天下来,高炉地基和底座已经建好,正在铺设底部的耐火材料。
陈林不懂冶炼方面的事情,没法给出指导性意见,只是鼓励了几句,就带着三杨离开了。
最后一站,他想让三杨见识一下现代枪械的厉害,好让他们心里对大明的武德有个数,今后面对外敌侵略时,不要太软蛋。
陈林这也算是未雨绸缪了。
三杨即便名留青史,可文人该有的臭毛病却是一个不少。
文人的原则就是万事都以稳妥为上,对于战争,他们的意见是能不打就不打,实在没办法才奋起反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