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徐老太还特地问妙真:“二丫头,你说让你姑姑去陪你玩儿怎么样?你一个人住着不害怕么?”
“不害怕,我中秋过了就要上学了,姑姑去了,也只有她一个人在。”妙真忙道。
徐老太听了很是尴尬,此事就自然不了了之了。
徐四娘也生气了,桌上桌下都不理妙真,妙真也不需要她理,总有一种人是我弱我有理,看别人过的好,就觉得别人的东西理所应当给她的。
用完饭后,都还没拜月走月亮,徐二鹏要急着回去写话本,径直带着家人上了马车。
等回到家里他才私下对妻子道:“若她来了,又不知生多少事端,让四邻看笑话。咱们女儿出那么些钱上女学,往来的也是小富之家,若是被她掉了底子,别人多少鄙夷说不得的。”
他曾经就深有体会,小时候,他爹娘还开不起米店,只是在人家米店做搬工,同窗们问了他如实说了,结果被鄙夷了两年。
梅氏微微点头:“这倒也是。”她素来也听丈夫的话,家里现下看着不错,其实还欠债,她们负担长女已然不容易,那小姑子见着什么要什么,不给反倒是生怨怼,还让邻居们说她们小气。
又听徐二鹏道:“这还是小事,就怕说是小住,然而天长地久的住下来后,兴许还在咱们家发嫁,嫁妆也让我们出。这就不是一笔小钱。我早已打算等债还完了,帮真姐儿攒一笔厚嫁妆,给她添点妆可以,全然让我做冤大头却是不行。”
这话梅氏就不好接了。
徐二鹏冷笑:“二老帮三弟从早辛苦到晚,是一文钱也没有孝敬的,上回说帮四娘要买纺织机,原也该是三弟买,又怕包氏发脾气,成日同我说,我见他们可怜就买了,几十两银子,就我自己嚼用,也要用两三年了。当时,我也想四娘有这么个纺车,好歹能自己存些钱,长远看咱们也轻松些,不曾想她眼皮子那样浅,做事又拈轻怕重,算是我看错了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