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未必
在正式开学、球队集结前的几天里,徐凌成了德州理工学院篮球馆里最早到来、最晚离开的幽灵。
他会在空无一人的球场进行最基本的运球练习,着重感受着增大后的手掌对篮球无与伦比的掌控力;以及身高提升后降低重心的全新节奏。然后,又用大量的跳投来重新校准自己的“瞄准镜”。他站在前世熟悉的各个投篮点,一次次出手,仔细体会着因臂展和身高变化而需要调整的发力方式与投篮弧线。
几天下来,一种清晰的、令人兴奋的感觉逐渐取代了最初的生涩。
徐凌能感觉到,自己越来越适应这个全新的身体了。
※※※
新世纪以来,姚眀、诺维茨基、吉诺比利、帕克等诸多外籍球员的出色表现证明了美国境外同样培养得出世界一流的篮球运动员。
NBA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的全球化,终于迈出了关键一步——选材全球化。。
早几年,NBA的管理层甚至也犯了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毛病,宁可无视那些了解较深的本土大学运动员,也要挑选那些看起来有天赋,但基本功完全是毛坯的外国球员,由此喜提一张又一张“谢谢惠顾”的彩票。
NBA的选秀池面向全球,NCAA的招募工作也开始转向海外,尤其是那些本土招募工作不利的中等学校。
比如,徐凌的学校——德州理工学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