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玄幻奇幻 > 玄幻奇幻 > > 第二集《净土十疑论》 (1 / 8)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面。这个疑惑是“舍此求彼疑”。这个问难就是说,身为一个净土的学者,我们厌离了娑婆而欣求极乐。这样子的取舍是不是违背了我们大乘的中道实相,因为中道实相是不应该有所取舍的。前面的总答就说过了,我们身为一个凡夫,我们内心当中是有所得,有所造作,那势必要取舍。我们必须要趋吉避凶,离苦得乐;既然要取舍,自然应该取清净的因缘,而放弃杂染的因缘。这一段是一个总答。

        因为取舍对我们来说是不可避免的,这本来就是因地的修行的一部分。关于这个“中道实相”的道理,第二段智者大师就详细的说明。其实什么叫“中道实相”,在第二段里面就讲出来了。

        二别答者,夫不生不灭者:于生缘中,诸法和合,不守自性,求于生体,亦不可得!此生生时,无所从来,故名不生;不灭者,诸法散时,不守自性,言我散灭,此散灭时,去无所至,故言不灭。非谓因缘生外,别有不生不灭;亦非不求生净土,唤作无生。《维摩经》云: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诸群生。

        第二段就详细的把“中道实相”的道理做一个简要的说明。当然中道就是——不生不灭。这个“不生不灭”,在般若心经有经常听到,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但是一般人都把“不生不灭”当作是一句话,当然这就错,其实这个“不生不灭”是两句话。所谓的不生,它是离开了生这一边;所谓的不灭,它也离开了灭这一边。所以这句话,应该当两句话来说明;就一切法的真实相是,它也不生,而且它也不灭,是两句话。

        这句话是怎么说呢?就是我们在一切的生灭因缘当中,生灭因缘当然是一种业——造作。那么我们造了一种业,这个业力的和合,就会出现种种果报。这个时候就是我们的业,业当然主要是以心;当我们心念一动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有一个业性,可能是善业,也可能是罪业。那么这个时候,一切法就不守自性,它已经不是安住在空性了;开始因为我们心念的活动,这个生命就有变化,可能是创造一个善业,也可能创造一个罪业。虽然这一切法,因为我们内心的活动,生命产生了一种造作的变化,但是从它的一个本性来观察,它还是毕竟空的。就是它的自性是毕竟空,但是它的现象、因果,会随着我们的造作而有变化,就是因缘有。

        这段是把自性空跟因缘有的一个道理,先做一个总说。这以下把这个空体跟因缘,再做详细的说明。

        那么“此生生时,无所从来,故名不生。”什么叫“不生”呢?就是一切法当然本来是不生。那么不生怎么会有呢,我现在是一个人的果报,那怎么会有人的果报呢?就是我们过去生当中动了一个善念,去创造一个五戒十善的业力,那么这个业力的因缘出现人的果报。但是,虽然因为这样的一种造作的因果出现,它的自性还是毕竟空。所谓生,是因缘的力量使令它生起的,从自性来观察,它还是不生。

        什么叫不灭呢?就是当我们人的果报结束的时候,可能我们就离开人世间;有些人善业强,到天上去;有些人有罪业,到三恶道去。诸法散灭,这个时候你这个人的色身,人的内心的果报消失了以后,这个时候也是因缘的消失;从本性的观察,它也是去无所至,它本性也是没有改变,所以叫做不灭,因为“法本不生,今则不灭”。因为它从来没有生,当然就没有所谓的灭。这个不生不灭,是约着本体来说。

        这样子讲,不是说因缘的生灭之外,另外有一个不生不灭的本体。

        这个意思就是说,佛法在观察诸法的真实相,是有两个角度:一个是从本体上来观察,一个是从现象界来观察。本体的观察,我们叫做“自性空”,就是没有自性;但是虽然没有自性,但是你做了一个动作,这个时候就有因缘了,就有力量会出现一个果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