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玄幻奇幻 > 玄幻奇幻 > > 第一集《净土十疑论》 (4 / 7)
        故《智度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者,无有是处。何以故?恶世界烦恼强,自无忍力,心随境转,声色所缚。自堕三涂,焉能救众生!假令得生人中,圣道难得。或因施戒修福,得生人中,得作国王、大臣,富贵自在。纵遇善知识,不肯信用,贪迷放逸,广造众罪。乘此恶业,一入三涂,经无量劫;从地狱出,受贫贱身,若不逢善知识,还堕地狱。如此轮回,至于今日,人人皆如是。此名难行道也。

        第二段,就是当我们身为一个凡夫菩萨,我们继续在三界流转会有什么过失,这段就加以说明。

        首先,先引用《智度论》说,我们是一个具缚凡夫,这个“缚”就是一种烦恼,烦恼它会绑住我们的内心,当我们起烦恼的时候,我们控制不了自己。这个贪烦恼活动,做什么事,我们就去做了,也不管后果怎么样。那么我们的内心当中是受了烦恼的控制,纵然我们有大悲心想要留在恶世当中来救苦众生,但事实上这是做不到的事情。因为我们自己有很多的障碍不能调伏,有很多的私欲不能够解脱。

        而且在这个恶劣的世界当中,我们所面对的众生是一种烦恼非常刚强的众生,而菩萨本身没有般若波罗蜜的我空、法空的忍力,很容易心随境转,为外在的六尘所系缚。当然内心有烦恼,又遇到染污的境界,就很容易堕落到三恶道去了。即使我们因为布施、持戒的因缘,来生生到人道当中;或者因为布施、持戒的修福,或者做国王大臣,富贵自在,那么在富贵的环境当中,遇到善知识,“不肯信用,贪迷放逸,广造众罪”。这也是一个重点。

        从佛法的意思,就是生命是一个水流,这个“恒转如瀑流”。我们的生命是一个永远不停止的水流,我们不是今生才有生命。在我们的内心的一种很深的功能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能够把我们每一生所造作的业力,把它保存下来。换句话说,身为一个有情众生,我们内心当中有善的功能,但是可也有恶的功能。虽然我们今生因缘很不错,得到人身,遇到佛法的住世,我们参加佛法的一些法会,或者听经,我们能够成就一种善良的功能。但是我们也曾经在一些染污的境缘当中,造作杀盗婬妄的罪业,也成就一些邪恶的功能。

        第一集《净土十疑论》

        当我们是在一种好的环境之下,好的环境就会去刺激善的功能,生起现行;但是当我们来生是因为福报现前的时候,福报的境界,这种安乐的环境,很容易刺激我们内心的烦恼活动。就是我们在这个唯识学上说,三界的流转,我们往往是在一个比较困难的环境,我们容易生惭愧心。有惭愧心,就开始去布施、持戒。布施、持戒造了善业以后,来生做一个大国王大富贵的时候,福报的境界现前的时候,就开始放逸、憍慢,就开始造罪业。那么造了罪业以后,到三恶道去受苦恼;苦恼现前的时候,又生惭愧心。

        所以在整个三界流转当中,我们有可能因为今生布施、持戒的修福,来生成就一个非常安乐的果报。但是在这个安乐的果报当中,很容易让我们生起一种迷惑颠倒的心识,而在这整个安乐果报当中呢,“贪迷放逸,广造众罪”。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就是说,我们今天遇到了佛法,有些佛法的道理、因果的道理来摄持我们自己,我们保持一种理性的状态。但是你来生的时候,你的心态已经不是你现在的心态。当我们生命变化的时候,我们的内心也跟着变化。你来生的时候,已经不是你现在的心情,你很容易会因为安乐的果报,而开始放逸、颠倒,对三宝开始不再相信了,这个是所谓的——退转。因为我们内心的深处也有一些染污的功能,染污的功能被刺激的时候,一活动的时候,我们那些善良的功能就隐没了。

        当然烦恼一活动,就会“广造众罪,乘此恶业,一入三途,经无量劫”。等到这个罪业受尽以后,从地狱出来,还是受一些贫贱的果报,就是一些等流果。假设我们得到人身了以后,没有遇到善知识,继续的广造罪业,继续堕落到地狱去。“如此轮回,至于今日,人人皆如是”。

        就是我们内心当中,可能大部分的人都是在比较困难的环境,而生起道心来积集善业。但是问题是,当这个善业成就安乐的果报的时候,又使令我们迷惑颠倒,又造罪业。就是如此不断的,历史不断的重复,每一个人几乎都是这样子;那么这个就是难行道,难就难在,我们不可能保持我们的道心,从最初的发心到成佛永远不退转。因为我们的内心不断的受了环境的刺激,这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看第三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