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以下我们讲出一个譬喻,说是一个万年的暗室,这暗室是比喻我们无始劫的妄想,这个日光指的是我们对三宝功德真实的皈依,那是一种智慧的观照。观照力现前的时候,我们的情绪马上消失掉,这是很正常的道理,不可能说因为它时间长、已经很久了,不管它多久,因为它的本质是虚妄的,所以光明能够破除黑暗。
这个地方,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修行人的心态有两种:一种是真实的心,一种是虚妄的心。比如说我现在要去骂一个人,这个心是情绪化的,这个念头你只要不管它,它自然会消失掉。你看我们每一次发完脾气以后,每一次都后悔。为什么?一个人会后悔,表示你那个心消失了,所以你才会后悔,如果你那个心还在,你怎么会后悔呢?
所以你看只要是恶念的心,都是突然间来、突然间消失,来得快、去得也快,都是那种很情绪化的、很躁动的心。但是我们每一次修行的心都是很平静的,我要广度一切众生,这个念头它是从智慧而生的。
诸位还记得吗?诸位在受菩萨戒的时候,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也是一个念头,这个念头是一个恒久的心。你受完戒以后,你当初缘三宝的境而发心,你回来以后这个心还在,它是一种持久的心态。为什么呢?因为它随顺于道理,它是一种真实的心。
所以我们要知道,问题不在时间的长短,问题是在于它是一种真实的心,还是虚妄的心,这个本质上是不同的。
《净土圣贤录》讲到一个公案:
在唐玄宗的时候,有一个居士叫做马子云。这个马子云从小就当兵,他不断的建立功劳,就做到上尉军官,他这个人平常也是念佛的。有一次唐玄宗的北京政府,因为当时的地方有判乱,所以唐玄宗派兵去讨伐,讨伐判乱需要很多粮草的供应,就要地方军队的粮草提供到北京来,而马子云就负责督送粮草到北京。
他带领很多的船,载着很多很多的米要运到北京去,但是在中途的时候,不小心船就沉没了,整个米都掉到海里面,当然就延误了军机。这个在古时候的法律是要判死罪的,所以当初负责运送粮草的人,包括主官马子云,还有旁边所有押送的军人,全部都被关起来,当然这个结果就是一个死罪。
马子云这个时候万念俱灰,他知道死亡将至,就万缘放下,在监狱专心的念佛。他这一念念了五年,很奇怪,这个军法官因为忙碌的关系,忘了审判这个案子,当时要是一审判,那当然是死罪了,但是就是有很多的因缘,结果把这个案子给忘掉了。后来换了一个新的军法官,就把这个案子重新的审理,发现这个过错不是人为的疏忽,而是天灾所造成,当初的马子云是没有过失的,就把他放出来了。
第五讲《净土十疑论导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