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就是说明,你刚开始的方便是不同,但是结果是一样的。
以下再把这个观念作一个总结,我们看论文:
智者以譬喻得解,智者若能达:一切月影即一月影,一月影即一切月影,月影无二。
故一佛即一切佛,一切佛即一佛,法身无二。
故炽然念一佛时,即是念一切佛也。
我们以譬喻来做一个总结。
比如说,你在一切的月影当中,你随便找一个月影,只要你能找到月影的根源──月亮,每一个人依止不同的月影,但是最后得到的月亮是同一个的。也就是说,你刚开始选择任何一尊佛去忆念,刚开始的加持力有差别,但是最后的根源是没有差别的。
所以你刚开始不要因为你念一尊佛,好像功德有所欠缺、有所不足,这个想法是不对的。因为你刚开始念一尊佛,但是你最后的结果是具足一切佛的功德,完全没有欠缺、完全是圆满的,这个就是佛陀跟佛陀之间一种互含互摄的情况。
近代有一个数学大师,叫陈省身博士,这个陈居士是华裔的美国人,他研究数学七十多年,从二十几岁,到他九十三岁往生,总共研究数学七十三年。他在数学当中最大的贡献是,他提出零跟一的理论,他认为整个数学就讲两个道理:一个是一,一个是零。
什么是一呢?一就是动态,我们看到很多东西应该要主动的追求,是动态的、积极的,叫做一。另外一个是属于寂静的,我们有时候看到人事的时候不动,这个就是零。
一也可以表示刚强的、坚定的,零表示调柔的、善顺的。他这个理论提出来以后,他讲出一个譬喻,他说:你看一个人身体的结构就知道,我们外表皮肤、这个肉是柔软的,但是我们的骨头是刚强的,这就是宇宙间零跟一的配合。如果我们的身体全部是刚强的,那你就很容易受伤,整天伤痕累累;如果我们的身体全部是柔软的,你根本连站都站不起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