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玄幻奇幻 > 玄幻奇幻 > > 第一讲《净土十疑论导读》 (3 / 10)
        甲一、舍离众生疑

        我们往生净土了,是不是就是我们心中舍离了众生呢?这个疑惑要破除。我们看乙一、征问,先提出一个问,大家请合掌:

        乙一、征问

        诸佛菩萨以大悲为业,若欲救度众生,祗应愿生三界,于五浊三涂中,救苦众生,因何求生净土,自安其身,舍离众生,则是无大慈悲,专为自利,障菩提道!

        我们修净土的人,第一个要破的疑惑,就是舍离众生的疑惑。我们把问的地方简单的消释一下:

        三世的诸佛跟十方的菩萨,他的内心都是以大悲为他的业用。初心菩萨在修行的过程,很多地方都是等同声闻来修学的,特别是要誓断一切恶。菩萨刚开始在清净自己身口意罪障的时候,他的所作所为跟声闻人是完全相同的,那我们怎么判定这个人是声闻还是菩萨呢?就是发心不同。

        声闻人为什么要清净身口意呢?他是为了自身的安乐,叫出离心。菩萨为什么要清净身口意呢?他是为了利益有情,才清净身口意的,叫大悲心。所以说三世诸佛菩萨,表现在外的身口意是有差别的,但是他们的内心,都是以大悲心为业用,这一点是相同的。

        好,这个地方就讲到他的根本,既然我们要有大悲心,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就应该希望能够救度一切如母的有情众生,换句话说,我们应该要生生世世留在三界当中、在五浊恶世当中,乃至在三恶道当中,来救拔这些苦恼的、颠倒的众生。

        我们都知道菩萨道最具体的表现就是四摄法──布施、同事、爱语、利行,这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同事。比如说他没有饭吃,你把东西送给他,布施,这还不够,最重要就是要陪伴,做他的助伴。那你有大悲心,你离开了众生,那你怎么摄受他呢?怎么教化他呢?所以在整个四摄当中的重心点在于同事。

        所以,既然我们有大悲心,我们就应该陪伴众生流转,在陪伴当中,做他的父母、子女、兄弟、眷属,你才有因缘教化他。为什么身为一个菩萨,反而自己求生净土,这样子的做法,你只顾到自身的安乐,而舍弃了这些在苦恼当中、在颠倒当中的众生于不顾,岂不是丧失了大悲心?你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成办自利的功德,那就等同于声闻人,这样子做是障碍我们的无上菩提道,因为菩提心是行菩萨道的根本,你菩提心失掉了,你整个菩萨道也失掉了。当然,这是一个很严重的疑惑,就是我们想要往生净土,是不是有舍离众生的这个问题。

        好,我们看智者大师怎么回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