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全息沙盘上,勾勒着未来星际空间站的复杂构型和月球基地的宏伟蓝图。
沈清寒正在与一群平均年龄比她大上两三轮的顶尖工程师和科学家们进行研讨。
“……基于乌拉纳斯岩石样本分析出的新型复合材料,完全可以承受月球表面的极端温差和辐射环境。”
沈清寒指着全息图上月球基地的外壳结构,“第三模块的生命维持系统,我建议采用闭环生态系统的升级版,能量利用率可以提高百分之二十七。”
她的论证清晰严谨,提出的方案往往直击要害又极具前瞻性,令在场的老专家们频频点头,心中叹服。
“沈工,南天门一期工程的发射窗口即将到来,重型运载火箭鲲鹏的最终测试还需要您把关。”一位负责火箭系统的总工程师说道。
“好,下午我去试车场。”沈清寒记下日程,随即又转向另一位材料学家,“王院士,关于太空3D打印建造技术的材料延展性问题,我们还需要继续探讨一下……”
她的日程表总是排得满满当当,从理论推导到实地测试,从宏观规划到技术细节,事无巨细,她都会不厌其烦全程参与。
夜晚,基地的办公灯常常亮到很晚。
费贺提着保温盒,通过了层层安检,熟门熟路地来到她的办公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