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果便是被杨奂赏识,从而起复为官,再被史天泽调到开封,从未见过忽必烈。
考虑到这一点,史天泽又道:“看来,阿蓝答儿是听到了什么风声。杨果有些事做得太不小心了。”
史樟额上已有汗珠在往下淌,强自镇定,道:“两日内……两日内张柔便到,我们与他商议好,劝他一起……”
“记得我去岁说过的吗?”史天泽忽然问道。
“孩儿不知父亲指的是哪句话。”
“杨果是该保还是该抛。当时说过,极可能是要抛掉的。怎么?大蒙古国才稍打了几场败仗,你便忘了?”
史樟道:“抛了?可眼下这个机会……”
“机会?若是机会。漠南王岂会不敢与大汗稍加抗衡便交出兵权?连漠南王都觉时机未到,你我父子算什么,也敢称机会?”
这一点史樟却是一直未曾想到,仔细想了想便感到背脊上一片凉意泛上来。
大蒙古国的实力,蒙哥的威望,谁能比忽必烈更了解?连忽必烈都俯首听命,已说明了太多问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