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新的战功激励政策脱胎于秦朝时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
杨沅对它做了一些改造,借鉴了它的长处,摒弃了一些不合时宜的东西。
比如,秦时这种军功制度,最终作用到的,可不只是武官。
那时文武不分家,也没有宋朝时候这种成熟的科举选拔制度,很多武官最后也就成为了治理地方的官员。
战争时期还好,可仗不能一直打下去。
大批以武夫身份立功起家,成为地方官员的,不仅治理地方能力有限,还容易成为其他渠道上来的官员敌视的对象。
而杨沅的这套军功体系,把他们的立功受爵、晋升机会,全部圈在了军旅之内,完全不去触碰文官体系。
只不过,文官队伍凌驾其上,甚至直接领导、干涉军队体系的权力,也受到了极大约束。
以文控武是必须的,这一点杨沅也深刻意识到了。
但它不能发展到以文御武,外行指挥内行,那就不妙了。
这一段时间以来,吴挺、邵宏渊、虞允文等统帅的在中原作战的军队,已经开始施行新的军功晋级受赏制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