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势如破竹,也就不可避免地在与西路军接壤范围内,抢了西路军不少功劳。
比如在淮东淮西接壤地区的某座县城,西路军与金兵厮杀正酣,东路军杀过来了,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战团。
西路军付出重大牺牲后,马上就要“夺城”,却被东路军“先登”了。
这把西路军的这支人马简直要活活气死,差点儿和东路军发生火并。
在这种恶劣的竞争关系下,东路军倒了霉,西路军许多将领都乐得看笑话,让他们驰援淮东,他们又怎肯甘心。
手下将领的态度如此消极,邵宏渊不禁打了退堂鼓。
他可以强令出兵,但怎么行军怎么打,却取决于带兵的将领。
如果这个将领对东路军抱着这样的情绪,很容易出问题。
再者,以淮西和淮东的距离,等他的援兵赶到,恐怕东线战事已经结束了吧?
那不是徒劳远征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