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翠玉楼时,惊闻晋王调兵出京,汤思退急忙离开,欲求证缘由,因此让杨沅一行人占了上风。
别看这只是一件小事,双方甚至没有明显的争锋斗气的举动,但是每一个人对它的解读不同。
有些人就是把这件事看成了新臣与老臣的一场交锋,而且新臣赢了,这让汤思退颇感郁闷。
汤思退叹息道:“先帝在时,君相互谐,君臣相契,我大宋朝堂一团和气。
如今官家,年轻气盛,纵容了这些投机钻营,一味迎合上意的佞臣,搞得庙堂乌烟瘴气,长此下去,如何是好啊……”
兵部侍郎张舒宁劝说道:“汤相公不必忧虑,鹰立如睡,虎行似病,似那般人物,不懂‘藏锋’之道,不晓得隐智省身、慎言节情,今日有多风光,来日便会遭受多少反噬!”
言甚目光微闪,也微笑道:“张侍郎所言甚是,纵观古今中外,似此等人物,有几人能得善终呢?
贤弟,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汤思退得他二人相劝,心气儿稍平,点点头,又叹息道:“汤某何尝不明白其中道理,只是蒙官家信任,身居宰执,汤某岂能独善其身便心安理得,坐视社稷被此等得意忘形之小人糟蹋。”
说完,汤思退又扼腕叹息不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