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京京官,一旦升入五品郎中,就已到了底,不是在寺监转任,就是外放或为知府,或为藩司参议、参政,后者较为常见,也算是正常迁转。
事实上,据后世统计,有明一代,郎中转为布政司参议(383例),按察副使(309例),布政司参政(304例),按察佥事(158例),知府(147例),六部侍郎(53例),布政使(37例),太常少卿(52例),通政司通政(24例),其他不再列举。
这些既有升一级,又有升两级,还有升三级的。
如秦业这样在工部一司郎中任上扎根十几年,动弹不得,反而是不正常现象。
而贾政员外郎的迁转,则多是外任按察佥事(310例),布政司参议(129例),郎中(47例),按察副使(34例),布政司参政(30例),光禄少卿(5例),其他官(69例)。
这里面同样有的升一级,也有升三级,三级,虽然少,也不是没有。
以员外郎升通政司通政,似有一定程度的超擢之嫌,不过鉴于工部如今被一扫而空的特殊情况,以及贾政在工部十几年的“钉子户”精神,秩满几任都不得迁转的官吏,升三级为通政司右通政,虽是超擢,但也在情理之中。
话又说回来,如果是走正常迁转程序,贾珩也没有必要寻韩癀活动,承其人情。
韩珲点了点头,道:“此事,子钰放心,我会和父亲叙说。”
贾珩郑重道:“那就有劳子升兄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