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满怀期待,本以为自己的奏疏能一针见血直击大明要害,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
然而,奏疏却如同石沉大海,未激起一丝波澜。
他这才意识到,他人微言轻。
彼时的他,资历尚浅,言谈举止皆不够老成。
这道奏疏亦是不痛不痒,只是试探性的上疏。
既没有将矛头指向嘉靖皇帝,也没有指向权臣严嵩。
而且这样的政见,也根本不会引起当时那个政治环境下皇帝的注意。
所以,他也能理解,此奏疏自然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从那以后,他便选择了沉默,不再轻易议论国家大事。
后来,他与徐阶有了交情,而严嵩依然在朝廷独揽大权,权势滔天。
庚戌之变暴露了大明朝廷的诸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依旧存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