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个问题,确实问到了很多外地观众的心坎里。
“如果你们真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陈品用筷子指着锅里那红亮亮的汤底。
“这锅汤的灵魂,它这个红色,和它这个酸味,跟你们想的番-茄,关系不大,但又息息相关。”
“它的核心,是一种我们黔州本地独有的,叫‘毛辣果’的野生小番茄。这种番茄,个头小,果肉少,但酸度极高,果香极为浓郁。光靠它,还不行。”
“另一位主角,是本地的红辣椒。两者混合,捣碎,然后放进专门的坛子里,密封,进行长时间的自然发酵。”
“重点来了,”陈品敲了敲桌子,加重了语气,“是‘发酵’,不是‘腌制’!”
“这个过程,是乳酸菌、酵母菌等几十种有益菌群共同作用的复杂生化反应。它们会分解番茄和辣椒里的糖分,产生大量的乳酸、氨基酸和各种风味物质。”
“所以,你们现在闻到的、尝到的这种醇厚、柔和、有回甘的酸味,是‘生物酸’,是菌群的杰作,是时间的味道。”
“而市面上绝大多数的酸汤底料,为了节约成本和时间,用的是什么?工业白醋,或者柠檬酸,调出酸味。用番茄酱和红曲米,调出红色。”
“那种酸,是‘化学酸’,入口尖锐,刺激,没有回味,只有单薄的死酸。”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