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蔡邕在接连介绍了司马徽、代表着大儒郑玄的孙乾,以及将会作为教谕的路粹、阮瑀、管宁等名士。
一时间,“仁德书院”所展现的师资力量可谓是群英汇聚,让在场的士子们有种心神摇曳之感,甚至都忘却了汇聚于此本是为了流言之中所言的沙盘推演而来。
“蔡公!”
终于,有一位距离蔡邕最近的士子高呼一声,然后挤到了最前方冲着蔡邕行了一礼,请问道。
“学生乃是辽东郭亮,游学之路何止万里?所为者,便是学识!”
“然,学生行走多地,欲学学识之门槛,高!极高!!”
“今闻蔡公成立‘仁德书院’,不论贵贱,不分出身,有教无类,心中可谓欣喜不已又焦急于求学门下,故以斗胆问之蔡公,欲进‘仁德书院’不知有何条件?莫非是需要有‘仁德’之名方可进学?”
不得不说,这位名叫郭亮的士子问得漂亮。
倘若不是李基对于此人毫无印象,都不禁怀疑此人是不是刘备另行安排的托,以至于李基原本安排在人群之中的托都还没有来得及开腔,反而是被他给抢了先。
而蔡邕面对郭亮的询问,开口答道。
“仁德书院之主旨,乃是以仁德为先,但非是以仁德为求学标准,仁德在乎心在乎行却并非是浮于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