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做就到了八四年。
这个时候的周景明,二十六岁。
也正是这一年,随着改革开放大气候的变化,个体、私营经济政策的稳定和从业人员地位的提高,甚至有大批官员和书斋中的知识分子改换身份,投身私营工商界,掀起了第一波下海潮。
下海这个词,在那年头,还隐隐含有从高就低的意味。
传统的国人一直歧视商人,称商人是奸商,至于做工,更是等而下之。
这也能理解,国人口中所颂的,向来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和“学而优则仕”。
但下海能赚钱,能很快过上更优渥的日子,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周景明其实也厌倦了每天在荒郊野岭挖槽探矿还没几个钱的日子,他放弃了地质队的工作,办理了停薪留职,也打算下海试一试。
只是没想到,从乌城坐火车几经辗转,回到锦官城,准备转乘班车回老家路上,碰到这么一档子事儿,下海没下成,反而拐道去了劳教农场。
等五年后出来,一切早已经物是人非。
虽说是改革开放,但其实社会还比较封闭,像周景明这样的情况,先不说彻底丢了地质队的工作,想去干点什么都被嫌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