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军史小说 > 军史小说 > > 22 分道扬镳 (2 / 10)
        但他写下《滕王阁序》的次年夏季,探望完父亲,返程渡海途中,遇上大风,不幸溺水,惊悸而死。

        时年仅27岁。

        唐诗的青春正在逐步绽放。比起英年早逝的王勃,我们对另一个诗人的记忆,更加短暂和绚烂。

        这个叫张若虚的诗人,生平比他的名字还虚。他就像大唐诗坛的一场烟花表演,美呆了,之后,没有留下任何冗余信息,除了他的两首诗作。

        我们只知道,他大概活跃在公元七世纪中期到八世纪前期,可能是扬州人,曾经出任过一个较为卑微的武职。

        和他一起并称“吴中四士”的其他三人——贺知章、张旭、包融,留下的个人信息都比他丰富多彩。

        但是,到头来我们记住的,不是诗人的虚名,而是他的作品:《春江花月夜》

        闻一多说,《春江花月夜》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唐诗写月的起点,被张若虚拉得太高太高了,堪称孤篇压倒全唐,以至于后来者一写起月亮,就恍如活在无尽的焦虑里。

        很多诗人终其一生,都想摆脱张若虚的影响,结果都不自觉地成为他的模仿者。

        在唐朝诗坛上,张九龄是继陈子昂之后,力排齐梁颓风,追踪汉魏风骨,打开盛唐局面的重要一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