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军史小说 > 军史小说 > > 13 直臣刘仁轨 (2 / 8)
        当苏定方在洛阳献俘时,唐高宗已经做好了彻底消灭高句丽的决定。当年十二月,唐高宗任命苏定方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与名将程名振、刘伯英等率兵分道东出。

        从隋朝东征高句丽开始,大军粮草基本都是从山东经海路送往朝鲜半岛,因此,作为新任青州刺史,刘仁轨要负责筹集军粮,为出征的唐军提供后勤保障。

        这可给了李义府一个再次修理刘仁轨的机会。

        趁着黄海、渤海一带进入海上风暴季节,李义府以宰相的身份下达命令,要求刘仁轨即刻组织运粮船奔赴前线,以饷全军。刘仁轨深知此刻出海凶多吉少,遂紧急请示朝廷,要求暂缓执行该项命令。但他的奏疏一到洛阳就被李义府压了下来。在李义府的授意下,朝廷的加急令越催越急。刘仁轨实在没办法,只好安排民夫及运粮船按时出海。结果全在李义府的意料之中——运粮船队在海上遭到风暴袭击,军粮因船体侧翻都被倒到海里去了。

        意外发生,刘仁轨难辞其咎,唐高宗遂令监察御史袁异式跟进此案。

        袁异式临出发前,李义府找到他暗示说:“君能办事,勿忧无官。”

        袁异式是个聪明人,此话的弦外之音自然明白。因此他见到刘仁轨后就开诚布公地说:“你在朝廷里得罪了谁,你自己心里清楚。他叫我来办你,你自己看着办!”暗示刘仁轨自尽,这样对大家都好。

        刘仁轨知道李义府死咬着他,无非就是想取他性命。可大唐律法里并未规定官员犯错必须畏罪自杀,故刘仁轨直接反驳道:“仁轨当官不职,国有常刑,公以法毙之,无所逃命。若使其自决以快仇人,窃所未甘!”

        刘仁轨不愿自尽,袁异式也没办法,只好将问题上报廷议。

        廷议时李义府始终坚持“不杀刘仁轨,难安天下”的观点。由于其身份特殊,朝臣大多附和。但刑部尚书源直心认为,“海风暴起,非人力所及”,刘仁轨固然有错,但罪不至死。

        源直心是唐高宗的亲信,他的话等于救了刘仁轨一命。识相的刘仁轨也表示,自己可以不做官,但求为国效力。于是唐高宗将他贬为庶民,发配至辽东军前效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