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上的集市有自己的潮汐,人声鼎沸只在上午,午后便只剩下懒洋洋的阳光和零星的过客。顾兰香守着店,手边的账本记得清清楚楚,偶尔有来加工粮食的,她也能麻利地应付。
林耀祖在里屋,正将父亲和舅舅收回来的单子重新誊写归档。他按照村子、姓名、品类分门别类,一目了然。林继宗进来喝口水,看到儿子整理得井井有条的账册,很是欣慰。“爸,我算了算,咱们收的玉米最多,但有好几个村子都问咱们有没有豆饼,说是喂猪的好饲料。咱们可以联系一下榨油厂,收粮的时候顺便帮他们卖豆饼,多赚个差价。”
林继宗一愣,随即拍了下大腿:“你小子,脑子就是比我活泛!”
话音刚落,顾忠贤那辆三轮车的喇叭声由远及近,人未到声先至:“豆腐卖光,粮食拉满!都出来搭把手!”他跳下车,满头大汗,脸上却全是笑意。看到林耀祖,他一把搂过外甥的肩膀,“大外甥,你舅我厉害吧?这叫什么,这就叫商业闭环!”他把现学现卖的词用得得意洋洋。
日子就在这一来一回的奔忙中飞快地过着。账本从一本变成了三本,墙角的麻袋也总是堆得冒尖。一年后的一天,林继宗从信用社回来,将一张盖了红章的结清证明拍在桌上,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点了根烟,眼角却有些湿。
又过了两个月,两个电信局师傅上门一阵忙活,打洞,拉线,很快,柜台上,,一部崭新的红色电话机便安好了。林耀祖用一张大大红纸,把电话号码工工整整抄在上面,贴在一边的墙上,还写着:市话1毛1分钟,长途3毛1分钟。
于是,清脆动听的电话铃声中,诚信粮油的生意越做越大,也越来越忙。
这两年,诚信粮油店里最惹眼的,是柜台上的那部红色电话机。
这电话成了小镇上的一个新鲜景。不光是生意上的事,街坊四邻也常来借用,柜台前的零钱罐里,一毛两毛的硬币很快就积起一层。谁家儿子在外地当兵,谁家女儿在省城上学,都通过这根细细的电话线,把思念和消息传了回来。
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孩子们放了学,也不在外头野了,都聚在店里温习功课。里屋的大桌子,成了附近几个孩子固定的学习角,其中就有何慧中。
林挽儿一个月回来一次,人清瘦了些,眼睛却更亮了。她会从县城高中带回些新奇的玩意儿,有时是一本崭新的文学杂志,有时是几道新颖的数学题。她辅导弟妹功课时,连带着何慧中他们也一起听,偶尔讲到校园里的趣事,讲到即将到来的高考,几个脑袋都凑在一起,听得津津有味。
这天晚上,林挽儿又在给几人讲题,讲完后忽然叹了口气:“我同桌的成绩明明很好,可她家里人却打算让她高中一毕业,就嫁给邻村的一个包工头。”
屋里一下安静下来,顾盼儿捏着笔,眉头也蹙了起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