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餐盘磕碰的轻响,邻桌学员的低语,构成了食堂的背景音。
薛高宇的问题让李毅飞捏着筷子的手顿住了。他下意识地用筷子拨弄着碗里所剩无几的米粒,目光落在油亮的红烧排骨上,仿佛能从骨缝间找到思考的支点。
李毅飞没有立刻回答,只是沉默地咀嚼着,大脑却在飞速地梳理着阳兴县面临的复杂局面。
薛高宇并不催促,从容地剔除鱼刺,但眼角的余光始终留意着对面的年轻干部。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气息和一种无声的等待。
几口饭咽下,李毅飞终于抬眼,目光带着几分谨慎迎向薛高宇探询的视线。
“薛部长,”他开口,声音不高,带着思索后的沉稳,“阳兴的困境,我觉得症结还是在产业技术这块。要破局,可能得从这里着手。”
他放下筷子,双手规矩地放在膝盖上,姿态显得谦逊而专注:“首先,那些落后陈旧的生产技术,效率太低,污染也很重。
它们像是沉重的包袱,拖累了整个县的发展。技术革新,是绕不过去的。引进新设备、新工艺,过程可能会有困难,但必须下决心推进。”
他说完,停顿了一下,目光观察着薛高宇的反应。
薛高宇面上没什么变化,只“嗯”了一声,筷尖在碗沿轻轻点了点,示意他继续。
李毅飞身体保持着端正,语气诚恳地补充道:“其次,污染问题非常突出,这是硬伤,也是我们必须守住的底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