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熟悉而睿智的面孔浮现在脑海——燕京大学经济学院的院长,伊院长。
这位亦师亦父的长者,不仅是他学术道路的引路人,更是少数几个在他还未展露头角时就了解他部分经济状况的人。
毕业后虽常通电话问候,但自己忙于适应新环境,确实很少回燕大看望了。
看了看表,晚上十点刚过。这个时间点打电话,有些冒昧,但事关重大,且伊院长习惯晚睡。他拿起手机,斟酌着措辞,先发了条信息:
“伊院,您好!这么晚打扰了。我是毅飞,有点关于个人发展的重要事情想请教您,不知您是否方便?
信息几乎是秒回:“毅飞啊,还没休息?方便,你说。”伊院长的回复简短而关切。
李毅飞深吸一口气,拨通了电话。
“伊院,这么晚给您打电话,实在抱歉,耽误您休息了。”李毅飞的声音带着晚辈应有的恭敬。
“没事儿,刚在书房看书。听你语气,不像是小事?遇到麻烦了?”伊院长的声音沉稳有力,透着关切。
“不是麻烦,伊院。”李毅飞组织着语言,“是……关于我个人的事情。您知道的,我这几年在资本市场上有一些积累,数额比较大。
现在进了体制,虽然级别低不用强制申报,但我想……主动向组织汇报一下个人资产情况。目的是备案,清清白白,也避免将来可能出现的非议,尤其是在经济方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