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李毅飞在发改委这座庞大机器的核心部位,已经运转了近三个月。
因他开发的“火眼金睛”程序在风险识别中立下大功,并成功在全委推广,他经历了一段特殊的“轮转期”——应各部司的“取经”之邀,在各核心司局短暂交流学习。
凭借其过人的学习能力和谦逊务实的态度,李毅飞像一块高效的海绵,迅速吸收着不同领域的运作规则和业务精髓。
发展规划的宏大叙事、投资审批的精打细算、区域协调的微妙平衡、法规政策的严谨边界……他对发改委这台精密仪器的内部构造,有了更立体、更鲜活的认知。
人脉,也如同春藤般悄然延伸。虽然远谈不上呼风唤雨,但各处室里多了些点头之交、友善面孔。递份材料、打听个进度、了解个政策口径这类“小忙”,已能顺畅不少。
眼看三个月的“轮转”之期将满,李毅飞的心境平和如常。作为中央选调生,他的去向如同棋盘上的落子,自有执棋者考量。
“我是组织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句朴实的话,是他内心真实的写照。没有患得患失,只有站好最后一班岗的沉静。他照常在键盘上敲击着代码,完善着程序的下一个模块,也在思考着一个更长远的问题:个人巨额资产的申报。
“现在级别虽低,无需强制申报,但……树大招风。”李毅飞指尖无意识地敲着桌面,眼神深邃,“与其将来被人当作把柄攻讦,陷入被动解释的泥潭,不如主动在组织那里备个案。光明磊落,也堵死一些人的嘴。
现在申报,时机正好,就当给未来可能的对手,提前挖个坑吧。”这个念头在他心中盘旋,渐渐清晰。
上午九点半,他收拾好办公桌,拿起一个装着程序最终版源代码和完整说明文档的加密U盘,准备前往信息中心做正式交接。这是计划好的收尾工作。
程序虽好,但由他个人长期维护并不现实,也存在潜在风险。交给专业的信息技术部门,既是规范操作,也是规避未来可能出现的任何技术责任或“背锅”风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