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飞的能力太“百搭”:经济学底子厚,对重大问题嗅觉敏锐,适合发改委、财政部;有法学背景,对公检法系统来说是好苗子;医学背景和相关成绩,也让科技部、卫健委舍不得放。选择太多,反倒难下决心。
部务会议上,气氛严肃。这批中央选调生的定岗问题,尤其是李毅飞的,成了讨论焦点。各方意见一时没统一。
这时,干部一局的负责人提了个建议:“各位领导,既然各部门都急需李毅飞这样的复合型人才,他的能力又确实能覆盖好几个领域,要不要考虑更灵活的培养方式?”
他顿了顿,看了看众人反应,继续说:“比如,安排他在几个核心需求部门短期轮岗?
在不同岗位上实际练练,既能让他全面了解工作,找到最能发挥长处的地方,也能让各部门直观评估适配性,为最终定岗打基础。这样,也能暂时平衡各方想法,给组织多些考察时间。”
这个建议让在场的人都琢磨起来。讨论后,会议最终定了调:
鉴于李毅飞有三个博士学位,选调生考试综合第一,还有在重大预警和科技贡献上的突出表现,决定破格给他明确相应职级,为后续发展铺路。其他入选的选调生,按常规评估定职级。
采纳轮岗建议。第一站,经济决策部。报到时间:2012年3月15日。后续轮岗部门和时间,看表现和组织需要再定。这么安排,是想发挥他的经济学专长,让他尽快熟悉宏观战略决策工作。
这份决议很快抄送到相关部委人事司。打给中组部一局二局的“要人”电话,明显少了——至少,李毅飞的第一站定了,各方暂时歇了声,打算等接下来的实践再争取。
2012年2月底,春寒还没消。京城的四合院里,李毅飞刚结束晨练,手机响了。是个京城的座机号码。
“您好,是李毅飞同志吗?”电话那头声音沉稳清楚。
“我是。”
“这里是人事部干部一局。正式通知你:根据组织安排,请你在2012年3月15日(星期四)上午9点,准时到经济决策部人事司报到。相关函件已经发到你邮箱,注意查收,按要求办手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