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建议,”他身体微微前倾,手指在桌面上轻轻一点,如同落下一颗关键的棋子,“以村集体为主体,成立股份合作社!所有涉及项目征用的土地、滩涂、劳动力,都可以折算成股份。
项目建成后,每年的收益,按股分红!让家家户户都成为股东,共享发展的红利。”他描绘着浙地区合作社模式的成功图景,“想想看,几年后,刘庄不再是穷窝窝,家家住新房,户户有存款,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都不愁,这才是真正的小康!”
李毅飞条理清晰地将合作社的运作模式、股权设置、收益分配、风险共担等核心细节一一阐述,甚至预判了村民可能提出的疑虑,给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案。
他的思路清晰得不像一个23岁的年轻人,倒像是个在农村工作多年的老手。刘老大等人听得频频点头,眼神越来越亮,原本的忐忑被一种实实在在的希望所取代。
“李书记,您这法子好!公平,实在!我们回去就开村民大会,把章程议透,把人心拢齐!”刘老大激动地搓着手,黝黑的脸上泛着红光。
“好!要快!”李毅飞强调,“合作社的章程要合法合规,手续要办齐全,这是根基,马虎不得。
涉及的土地流转,一定要挨家挨户谈透,签好协议,把账算在明处,绝不能留下后患。记住,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也是凝聚人心的粘合剂。”
随后,他示意其他委员先离开,单独留下了刘老大。
办公室门关上,气氛变得更为凝重。李毅飞脸上的温和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锐利的审视和不容置疑的威严。
“老刘,”他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刘庄是咱们多港发展的头炮,只能响,不能哑!你这个带头人,肩膀上的担子重千斤。”
刘老大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书记,您放心!为了村里老少爷们,我刘老大豁出去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