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去,我也是硬着头皮,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咱们多港镇的困难和您的决心反复汇报,可能是那份计划书确实打动了孙市长,也可能是他觉得我这个‘老熟人’下了基层想干点事不容易…总之,运气好,运气好。”
他巧妙地将“旧识”关系淡化处理成普通的公务交集,强调“挨批评”的经历,既解释了孙国栋的“爽快”,又将自己置于一个“运气好”、“靠努力和计划打动领导”的位置,避免引起卫氏李对“深厚背景”的过度猜忌和忌惮。
卫氏李听着,眼神闪烁,似乎在消化李毅飞的话。
最终,他点了点头,露出一种“原来如此”的了然表情,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羡慕:“到底是部委下来的同志,这人脉和视野,就是不一样!
向上面要支持,路子就是比我们基层的宽啊!”他这话半是感慨,半是试探。
李毅飞来自部委的身份,此刻在他眼中,从最初的“空降镀金”变成了一个可以借力、通往更高层资源的桥梁。
他心中迅速盘算:支持李毅飞,就是支持自己!李毅飞越出成绩,越能得到上级关注,他卫氏李作为直接领导,自然功不可没!这笔投入,值!
“卫书记您过奖了,基层的历练才是最宝贵的,我要向您学习的地方还多着呢。”
李毅飞谦逊地回应,心中了然:对政绩的渴求和向上发展的期望,果然是驱动卫氏李这类干部的重要动力。
他精准地投下了“共同发展、共享政绩”的饵,卫氏李这条大鱼,果然咬钩了,而且咬得比预想的更深。
又寒暄了几句,李毅飞见目的已达,便识趣地起身告辞:“卫书记,您日理万机,我就不多打扰了。我这就回镇上,抓紧落实项目,绝不辜负您和孙市长的期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