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2日清晨,凛冽的寒风裹挟着细碎的雪粒,在燕京大学校园里肆意呼啸。
9点整,李毅飞站在地质学院伊院长办公室厚重的木门前,指节悬在半空,内心翻涌着难以言喻的紧张。他深吸一口气,终于敲响了门。
“请进!”一个温和而沉稳的声音从门内传来。
李毅飞推门而入,办公室内温暖的空气瞬间包裹了他,与门外的严寒形成鲜明对比。
伊院长正伏案处理文件,见到李毅飞进来,他摘下老花镜,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是毅飞啊,快进来坐。找我有什么事?看你脸色不太好,别着急,慢慢说。”
李毅飞没有坐下,他面色凝重,将手中那份沉甸甸的文件轻轻放在伊院长宽大的办公桌上。“伊院长,打扰您了。有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恳请您务必看看这份资料。”
伊院长注意到李毅飞眼中少有的严肃和急迫,心中微微一沉。他拿起文件,封面上清晰的标题映入眼帘:《山省山县地质活动及潜在风险初步分析报告》。
“院长,”李毅飞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这份报告的基础,源于我在图书馆查阅地质资料时产生的一些疑问。
后来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为了验证这些想法,前段时间我专程去了山省山县进行实地考察。”他顿了顿,组织着更严谨的语言,“通过在当地进行的一系列地质检测和水文观测,我发现了一些值得高度关注的异常活动迹象。
综合现有数据和模型分析,我认为在未来数月内,山县区域存在发生较大规模地质灾害的显著风险,其潜在影响范围需要引起重视。”
伊院长的神情瞬间变得极为严肃。他翻开报告,里面的内容详实而系统:整理分析了区域历史地震活动特征、近期观测到的水文异常波动、对部分重点区域建筑结构状况的初步评估……每一项数据都有来源或说明,分析过程也力求清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