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历史军事 > 历史军事 > > 首相震怒.铁血远征.谈判破裂 (1 / 5)
        首相震怒.铁血远征.谈判破裂

        伦敦的春天总带着一股阴冷潮湿的味道,像是泰晤士河的浓雾渗进了每条石头缝隙。1850年3月,唐宁街10号那间散发着旧羊皮纸和雪茄烟混合气味的首相书房里,亨利.约翰.坦普尔-斯坦利帕默斯顿勋爵正俯身在那张庞大的红木书案前。昏黄的煤气灯光勾勒出他紧抿的嘴角和锐利的鹰隼般的眼神。一份份报告堆积如山,来自帝国的每一个角落——约翰三岛、纷争不断的欧洲大陆、硝烟弥漫的印度次大陆、荒凉的非洲丛林,以及广袤却遥远的殖民地。

        他的手指在光滑的桌面上无意识地敲击着,那是他思考时的习惯,仿佛在梳理帝国那遍布全球的复杂神经。此刻,他的思绪如同高速运转的精密齿轮,紧紧咬着巴尔干半岛那块滚烫的焦土。伊万国这个庞大北方巨兽,正贪婪地凝视着地中海温暖的出口。它强壮的爪子正一寸寸撕扯着病入膏肓的奥斯曼帝国(在官方文件和上流社会的唇齿间,它依然保有“突厥帝国”这个古老而高傲的称谓),意图染指君士坦丁堡,那通往温暖之海的锁钥之地。

        “伊万国的手伸得太长了。”帕默斯顿对着墙上的巨幅世界地图,声音低沉却带着金属般的穿透力。地图上,代表着俄罗斯力量的深红色块,正危险地向巴尔干和小亚细亚的脆弱腹地挤压。他曾力排众议,在内阁那弥漫着烟雾和激烈争论的会议厅里,强硬地推动通过了《1850年地中海防御法案》。法案冰冷的条款背后,是皇家海军精锐舰艇的增加,是东地中海波涛之上更为频繁的巡弋铁流。“地中海的平静,就是帝国血管的畅通无阻。绝不能让伊万的靴底踏上金角湾的海滩!”几天前在威斯敏斯特宫那庄严肃穆的议会大厅里,他正是用这样斩钉截铁的话语,将剑锋般的意志楔入了每一位议员的心头。那场演讲的回声,似乎还在这间书房里嗡嗡作响。

        就在这时,一份标注着“袋鼠洲最高机密.急”的文件被秘书小心翼翼地放在了案头最显眼的位置。斯坦利的眉峰微不可察地蹙起,像一头机警的雄狮嗅到了远方的异常气味。他伸出因常年翻阅文件而略显粗糙的手指,捻开了这份来自万里之外的加急密报。报告的措辞简洁,结论却石破天惊:一支身份不明但规模庞大的武装舰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突袭中成功占领了位于南太平洋的重要殖民据点——悉尼城!报告细节匮乏,只留下巨大的疑团和一种被轻视的羞辱感。

        “哼!”斯坦利的鼻子里发出一声轻蔑的冷哼,像是看到了苍蝇落在王冠上。他将那份薄薄的密报信手掷回桌面,发出一声脆响。“这些殖民地,麻烦总是不请自来。不是土著暴动,就是海盗滋扰……”他的语气带着习惯性的帝国式傲慢,仿佛那只是地图边缘一个微不足道的墨点,不值得过分消耗他那正聚焦于欧罗巴大国棋局的宝贵精力。他只当是流窜的海盗或者规模略大的流亡叛党作乱。帝国的利益核心,仍在欧罗巴大陆和通往东方的枢纽之地。

        与此同时,南半球的盛夏阳光炽烈地泼洒在悉尼港口碧蓝的海水中,波光粼粼。但占据这座港口城市才不久的势力核心——市政厅的白色露台上,却弥漫着截然不同的凝重气氛。

        胡泉,这位被追随者称为“大统领”的男人,身形挺拔如松。他并非传统的军人出身,长衫布履更显儒雅,唯有那双深陷的眼窝和紧抿的薄唇,泄露着铁一般的心志和风暴般的决断力。他手扶冰凉的汉白玉栏杆,目光如同锋利的刀,刺向海天相接、空无一物的茫茫远方。海风卷起他的衣角,也带来咸腥的海水气味。

        手里紧攥的纸条,已被汗水微微浸润,那是刚刚飞鸽传入、内容简短却字字千钧的情报:伦敦,暴怒;远征,已决。没有多余的字眼,每一个笔画都带着帝国机器开动的沉重轰隆声。

        “谈判,势在必行。”胡泉的声音不高,像是对着大海自言自语,又像是对身旁的人诉说。他的首席助手陈明远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他身侧。陈明远戴着金丝眼镜,面容清癯,一身精心裁剪的深色西服显得一丝不苟,他是胡泉手中最锋利也最柔软的“外交之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