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尽奉蛮夷之神乎?
后世关于明史的论坛上,有一部分人说是徐光启将《永乐大典》偷盗或默许传教士抄录送给西方,才导致西方在近代科技发生井喷。
所以朱由校穿越以来,对此事也格外留心。不过根据他的了解,《永乐大典》的嘉靖副本,此时正深藏于防守森严的皇史宬之中。
那里是存放皇家实录、圣训及核心机密档案的重地,戒备森严,绝非一般人能轻易接近。
以徐光启目前的身份,想从中盗取或大规模抄录《永乐大典》,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便历史上真有其事,恐怕也是在崇祯朝他位极人臣之后。
但无论如何,有一点是洗不白的:徐光启确已皈依了天主教,成为了所谓的“天主的仆人”。孙元化、王徵也是深受其影响,与传教士关系密切。
这也触及了朱由校心中一个根深蒂固的底线——神权与皇权的冲突!
华夏文明,自商纣王力图摆脱神权束缚开始,历代帝王无不致力于将宗教力量牢牢压制在世俗皇权之下。
华夏文明自古以来的信仰核心,是祭祀抽象的“天”(宇宙法则、自然规律的象征)和血脉相连的祖先(宗族延续、人文精神的寄托)。
这种祭祀,是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对生命传承的感恩,对伦理秩序的维护,而非崇拜某个具象化的、人格化的、凌驾于世俗皇权之上的“神”。
朱熹在宋代系统阐述并提炼的“敬天法祖”思想,正是对这种传统信仰的哲学升华;
“敬天”:并非崇拜某个具体神明,而是敬畏自然法则、顺应天命(民心所向即天命所归),强调君主需“以德配天”,施行仁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