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造船!造大船!
乾清宫内,朱由校的目光久久停留在虚拟码头的光影之上。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轻叩着紫檀御案,“嗒、嗒”的脆响在空旷的殿堂中格外清晰。
有了码头之后,只要银钱跟得上,打造一支拱卫近海,甚至纵横大洋的舰队再非镜花水月!
然而,这愿景背后,却是大明真实造船业衰败如山的沉重阴影。
隆庆元年(1567年)“开海禁”、设月港通商,确曾让民间的舟楫之利绽放出短暂火花。
至万历朝中叶,大明的造船业更攀上帝国海权的最后巅峰。
他脑中飞快掠过冰冷的史实:《两朝平攘录》记载,1598年援朝水师,福建造舰队浩荡运兵达十四万人次,牢牢扼住海上命脉,压制倭寇;
据《东西洋考》记载,《东西洋考》描述,1602年与西班牙殖民者在吕宋剑拔弩张,马尼拉港陈列的明军战舰达五十二艘之巨,硬是逼得骄横的殖民者低头赔款!。
特别是南京龙江厂和福州船厂两个船厂,堪称大明造船业的擎天双壁。
福建月港极盛之时,船台鳞次栉比,岁成巨舰一百八十艘;南京龙江厂更是创出“分段榫卯”的先进技艺,此法一出,千料巨福船的建造之期,竟从漫漫三载缩短至区区八月!
还有那革命性的“水密隔舱”技术,十二道厚重樟木舱壁,以精绝榫卯严密咬合,铅锡浇铸缝隙,舟体一旦破损,沉灭之险骤降十之七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