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嫡枝那边这辈人里,也只有一个哥儿正经考过了科举,那位是天之骄子,嫡枝嫡脉正经的嫡长孙。
何大人的爹不敢拿自己儿子和这个大侄子比,但比比其他的侄子,哪个有自己儿子出息?
除了几个靠祖荫还在国子监里混日子,等着走捐官儿路子的,别的比他当年也强不了多少去。
当年他只考了个童生,可是受了不少奚落呢,说他这庶子像娘,就是不如嫡子聪颖,可如今瞧瞧呢,那些嫡子的儿子,有几个比得上他这庶子的儿子的?
就一个!就一个!
可给他扬眉吐气高兴坏了。
之后就掏了一千两的银票给何大人,说道:“儿啊,咱家不缺钱,爹也不需要你当官搂钱孝敬爹,爹挣的钱够你花一辈子的,你当官就一个目的,做个好官,咱不说像你太爷爷一样当个宰相,但以后爹死前,你要是能回到京城当上一个五品官儿,爹也能得一个大夫的封号,爹这辈子就值了!”
何大人真不缺钱,他是实心任事的人,真心想治理好地方,自然对能帮着他干好实事的辛长平十分看中。
若只为了自己,何大人应该不劝辛长平继续科举,把他留在身边,以后他去别的地方任职,好带着他当师爷,有个办事靠谱的心腹,对何大人才更有好处呢。
只是何大人自觉跟辛长平投契,虽是上下级关系,但内心也把辛长平当做朋友。
他知道辛长平的家境,也盼着出个进士转换门楣,所以一心劝他继续科举,便多话的劝他:“正所谓是人情练达即文章,好的文章并非全从读书中学来,你这三年在县衙全权负责所有的文书往来,写过的判决文书、来往公文数都数不过来,这怎么不算是学以致用呢?”
“文采固然重要,华丽的词藻固然吸人眼球,但科举文采并不是全部,你要相信实心任事的人也会被看见。”那时辛长平只一味觉得自己文采不够,并没有懂何大人这句叹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