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历史军事 > 历史军事 > > 第一百一十一章 首山城初至 (2 / 3)
        “好。”

        两人交谈的时候,亨亚日一直都没有插话,只是从字里行间,他多少明白,谢明宇的过去多是伤心事居多,回到了家乡,居然仍旧说了无牵挂的,虽说有点嘴硬的嫌疑,但恐也是实情。但看他一直追随在葛自澹身边十数年的不离不弃,做着既像是朋友又像是下人一般的事,平日里又愿孑然一身,总是默不作声又无怨无悔的留在葛自澹身畔,几乎成了一个他身边近乎符号似的存在也不在乎。亨亚日想到这里,也是心酸,对谢明宇的遭遇也愈发的好奇了,只是耽于自己刚刚才答应过的等大些了后再说的承诺。

        回到旅馆后,三人席地而卧,好在这许久以来也渐渐的习惯了,而且它有一桩好处是,即使你在床榻上如何的折腾,都不用担心会跌下床来。亨亚日如常的读书、记事,即便在绿耶岛那么艰难的环境中亦不曾落下一回,有时就着天光,有时就着油灯的灯光,不过时间上却要少了不少,往往每日也只得二三个小时而已,日志也力求简洁。这争取来的时间就需快速的过滤和思考,尽量短的时间里,把事情和思考精炼完再记下,而读书就只能只看字面,而不去乱想的太多,不过进度都还不错,并没有落下多少。这一到离高后,和那书就已经收了起来,即使读自己带的史书被人看见也是无妨的,所以也就大方的多了。

        次日晨跑的时候,依然由谢明宇陪着亨亚日跑了一程,在跑动的过程中,谢明宇欲言又止,只是亨亚日专心在自己的步调中,并未注意到。待得三人用完早餐,葛自澹对亨亚日说道:“亚日,你今日就在屋里休息吧,我和明宇出去走走,那边的事要是出了差错,可能会有一点点的危险,带着你确实不太方便,待明日我们三人专程在城里转转时再说。”

        亨亚日不是太明白先生所言指的是什么事,只是先生也不曾明说,自己也不方便问,只是点头答应下来,在房内读书也未尝不可。

        “我们午时未必回得来,已经嘱托好店家让他到时把餐点给你送来,你就在房里就好了。外面的情况不明,你也不要一个人外出,有什么需要的,我们明天一起解决了。”

        亨亚日回道:“先生,我都记下来。”

        言罢,葛、谢二人离开了旅店,亨亚日和二位作别后,在座位前坐了下来,拿出三国志读了起来。在茗都以及后来的旅程中,后汉书是已经读完了的,此时就开始接续上后面的史书继续,也就是此刻的三国志了。三国志的故事是在市井中是流传最为广泛的历史故事,几乎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哪怕并不识字,也并不妨碍其中的演义故事经人口口相传来传播,更别说也有不少以画本、相声、戏曲等等形式同样广为流传,脍炙人口。这自然是其有不少的故事绘声绘色、引人入胜、动人心魄的原因,亨亚日对其中的不少故事自也是耳熟能详,当然也不能免俗,对这段故事也甚是喜爱。另一方面它也和亨亚日早前读过的始朝末年,群雄逐鹿中原的众生相一样,人物生动形象、性格分明,各个人物境地、遭遇读后令人唏嘘不止、荡气回肠,心向往之,恨不能也生于那个时代,和众英雄豪杰较量一番才好。只是打开三国志所见到的,和市井相传的差别甚大,亨亚日不解其中的缘由,但自一直以来读史的经验看,这书才当是正史,市井传言的故事多半是戏说了。至于两者孰真孰假,就端看自己愿意如何去相信了,亨亚日也从未见过有哪一段的戏说历史来得要比正史显得更有力量,更得人心的了。

        带着兴趣去读书,那效率自不待言说,如饥似渴。亨亚日想看看所谓正史上那些早被刻画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在此中又是如何等样的经历和命运,在这正史中是否一样有这浓墨重彩的一笔,再想想所谓伏龙凤雏,得一人而得天下,到后来二人全得的蜀汉最终的结局却是灭亡。想来功成未必像揭语那样简单,也不单单是那个著名的二世一人之功,真是令人唏嘘之余,不免又疑窦重生。读史的过程中,亨亚日就连旅店送来的午餐也是食之无味,简单扒拉了几口就放开,又投入到未尽的事业中去。直到下午先生和明宇叔平安归来,抬头看看时间,却已经是过了下午五时,身体也是疲敝极了,于是借着迎接二位长辈的由头,也起身活动了一回。

        第一百一十一章首山城初至

        二人回旅店后,并没有说话,只是依着习惯,坐下用起茶来。亨亚日也陪饮了一会儿,见两位都没有说话的意思,自己当然也不好直接问,旁敲侧击的也不是为人后辈之道,所以见此方无事后,就告退返身,又到案几旁读史去了。只时间未久,却是到了晚餐时间,葛谢二人叫上亨亚日出门用餐去了。

        离高的餐点在味道上和德安府的习惯有些相近,主味是突出咸和辣,尚酸和微臭,另还有一些其它的怪味,亨亚日都还能习惯。但在食材上又有很大的差别,品种丰富上还是有不足,另外地方物产上也有不少的区别。离高国土窄狭,三面临海,所以海货和田野菜食都多见,而德安府作为一个中央帝国内陆省份的一座郡府,离海还远隔着几千里的陆地,田野菜食常见,而海货不多见,只往往在年关或是中秋这种大节日里才得见,但那也往往仅是晾干了的海货一类便于贮存运输者。虽说罕见,但辗转运到内陆售卖的价格也算不上贵,只是尝鲜的话,对于一般家庭来说,可以说亲民了,寻常人家偶一为之尤其是过年的时候买上一些,也是可以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