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李贵妃
就在这尘埃落定、气氛诡异之际,一个温婉中带着奇异磁性的声音响起,如同清泉滴落玉盘,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恭喜林编修,少年英才,一步登天,实乃我大胤文坛盛事。本宫观林编修方才词作,豪情万丈,气吞山河,犹爱那‘须晴日,看江山再造,谁立潮头’一句,当真是少年意气,令人心折。”
说话之人,竟是坐在梁太后下首,一直沉默不语的李贵妃!她身着淡雅宫装,容颜绝美,气质温婉娴静,此刻却主动开口,一双剪水秋瞳含着盈盈笑意,毫不避讳地落在林逸身上,那目光……异常专注,甚至带着一丝毫不掩饰的欣赏与探究。
林逸心头又是一跳。李贵妃?这位深居简出、传闻中备受皇帝冷落(小皇帝才几岁?这冷落…意味深长)的贵妃娘娘,为何突然在此刻对他表现出如此明显的关注?她仅仅是被诗词所动?还是……另有所图?
他不敢怠慢,连忙躬身:“贵妃娘娘谬赞,臣惶恐。”
李贵妃嫣然一笑,如春花绽放,更显容光慑人:“林编修不必过谦。本宫素来爱才,尤喜这昂扬锐气。陛下,太后,”她转向御阶,声音温婉却不容拒绝,“林编修初入翰林,想必尚无得用文房。本宫宫中恰有一套前朝制墨大家‘松烟道人’所遗的‘沧海月明’墨,色如沉璧,墨蕴松涛,置于案头,或可助林编修文思泉涌,再谱新篇。不知可否赐予林编修,也算本宫为朝廷新锐贺?”
此言一出,又是一阵低低的哗然!李贵妃竟当众赐下如此名贵的古墨?这示好之意,未免太过明显!赵德芳的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梁太后在珠帘后沉默片刻,随即笑道:“难得爱妃有此心意。林编修,还不快谢过贵妃娘娘?”
林逸只能再次拜谢:“臣,叩谢贵妃娘娘厚赐!”心中疑窦丛生。这位李贵妃,绝不简单!她的关注是福是祸?与那神出鬼没的青蚨会,是否有关?这又是一个深不见底的坑!
金殿唱名终于结束。林逸之名,因太后破格提拔,自然未列三甲之中,却比状元更引人注目。当他身着崭新的(临时赶制的)青色翰林官袍走出奉天殿时,耀眼的阳光刺得他微微眯起了眼。宫门巍峨,汉白玉的台阶一路向下,延伸向喧嚣的宫外世界,也延伸向权力场更深的漩涡。
阶下等候的同年、官员们投来的目光复杂难言。林逸目不斜视,稳步向下。就在他走下最后一级台阶,踏上宫前广场坚实的青石板时,一个低眉顺眼、毫不起眼的小太监(并非阿七)快步走到他身边,将一个用明黄锦缎包裹的狭长木盒双手奉上,细声道:“林大人,贵妃娘娘赐墨。”
林逸接过,入手微沉,墨香隐隐。那小太监飞快地抬头看了他一眼,又迅速低下头,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语速极快地说了一句:“娘娘说,墨是好墨,小心火烛,莫焚了故纸堆,徒惹尘埃。”说完,立刻退开,消失在往来宫人中。
小心火烛?莫焚故纸堆?徒惹尘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