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粮价暴跌
老耿成了这些走私贩子眼中神秘而值得信赖的“中间人”。当然,他们不知道,老耿每天傍晚收摊后,都会去平安里的小院,将听到的、看到的点点滴滴,事无巨细地汇报给那个总在灯下看书、眼神沉静的年轻书生林逸。
林逸则根据这些零碎信息,结合他对官府布防(通过钱胖子等商人关系侧面打听)、部落需求(通过胡老头的“逍遥丸”客户网络了解)的分析,进行整理、推演、预判。然后,将一些“建议”或“警示”,以老耿能理解的、仿佛“经验之谈”的方式,让他“无意”间在茶棚里流露出去。
效果立竿见影!茶棚的“信息”准确率极高,老耿的“劝和”也总是恰到好处。渐渐地,“耿记茶棚”(林逸给起的低调名字)成了走私链条上一个不可或缺的“安全阀”和“信息枢纽”。老耿收到的“茶钱”和“感谢费”越来越多,而林逸,则通过老耿,源源不断地获得最底层、最真实的情报,并且以极低的成本和零风险,从这些灰色地带的交易中,抽着一份极其隐秘的“信息佣金”。
他就像一个隐形的蜘蛛,通过老耿这根丝线,悄然织入府城地下经济的网络之中。财富在缓慢而稳定地积累,情报网络在无声无息地扩张。他甚至还利用这些情报,帮钱胖子规避了几次商业风险,帮胡老头开拓了新的“客户群”(比如那些需要提神走夜路的走私贩子),进一步巩固了这两条明面上的“人脉”。
日子似乎平静下来。林逸读书、养伤、经营着他的“情报商业帝国”(虽然帝国只是一间破茶棚和几条暗线),日子虽不阔绰,但也衣食无忧。他深居简出,在旁人眼中,就是个有点小运气、得贵人相助后安分守己、努力备考的普通寒门书生。
然而,平静的水面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一日,老耿带回一个不寻常的消息:城西黑虎帮的头目,在茶棚里喝闷酒,大骂官府新派来的那个姓周的粮道官,说此人胃口太大,不懂规矩,要价太高,断了他们几条重要的粮道(走私粮盐),让兄弟们快没饭吃了。老耿还提到,那黑虎帮头目醉醺醺地说了一句:“妈的,真当这青州府是他京里赵……呃……”后面的话戛然而止,似乎意识到失言,匆匆走了。
“京里赵……”林逸放下手中的《大胤律疏》,眼神陡然锐利如鹰隼。粮道官?新来的?姓周?胃口大?断人财路?还牵扯到“京里赵”?
赵德芳!这位权倾朝野的赵相爷,他的手,果然伸到了青州府的粮食命脉上!而且手段极其粗暴贪婪,连地头蛇走私的“汤汤水水”都要刮走大半!这激化了矛盾!
“山雨欲来啊……”林逸走到小院中,望着铅灰色的天空。秋风卷起落叶,带着萧瑟的寒意。他腰间的旧伤又在隐隐作痛,仿佛某种预警。黑陶片在怀中冰凉坚硬,青蚨会的阴影如芒在背;郑元吉虽暂时蛰伏,但恩怨未消;如今又卷入了赵相爪牙与地方黑恶势力的利益冲突漩涡……
就在此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门外传来钱得禄钱胖子焦急慌乱、带着哭腔的声音:
“林先生!林先生救命啊!出大事了!粮……粮价又崩了!崩得莫名其妙啊!周……周粮道他……他死了!”
秋风陡然变得凄紧,卷着落叶狠狠拍打在平安里小院的木门上,发出啪啪的闷响。钱胖子那带着哭腔的“周粮道死了”五个字,如同五根冰冷的钢针,瞬间刺穿了小院短暂的宁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