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晚上闲来无事的时候,老脏和王文彬便撺掇我各种打电话和发短信。接电话的如果是男生,就赶忙说打错了,然后挂断;如果接电话的是女生,就没话找话,只要对面女生不嫌烦,就想法设法跟人家套近乎。一次两次熟络了,觉得脾气也不差,就约见面。面见如果觉得长得还可以,就进一步发展关系。
短信也是类似的操作,不过短信的效率还是太低,100条短信发出去,回复10个就不错了。而10个当中,至少有5个会问:“你是谁?”,为了确定男女,你至少还要多发2-3条短信,或者打1次电话。而这,才只是第一步。
通过这种方式,我确实面见了2-3位女生,不过面见完,基本都是“见光死”——要么对方把我拉黑,要么我把对方拉黑。一来二去,我便觉得无趣,不再继续玩了。老脏和王文彬却仍旧兴致勃勃。因为不花钱,便拿着我的小灵通,各种瞎试。每跟一位“话友”见面,回来便评头论足一番。在被一个既矮且胖的女生戏耍之后,老脏和王文彬才终于打破幻想,回归现实,从此再不玩这种游戏。
打电话多少有暴露隐私的风险,而选择网聊就没有这种顾虑了。
大学时期,网吧生意正红火,围绕着中区校园,便有3-5家网吧,分布在中区西边的道路两侧。学校里也利用“近水楼台”资源,在教学楼里开辟出1-2个教室,经营起2家网吧。相较于校外网吧设施齐全、网速快以及电脑配置先进,学校网吧的上网环境就差很多了。因为多是学校闲置或淘汰的电脑,无论网速还是电脑配置,均比校外网吧差不少。不过优点在于,距离宿舍近且网费便宜,聊个天、看个电影、玩个小游戏还不成问题。如果想玩大型单机或网游,那只能去校外网吧了——这恐怕是多数学生选择校外上网的主要原因,尽管校外的网费略贵。
校外网吧不限时,24小时营业,而学校的网吧限时营业,通常是早10晚9。这无疑进一步阻碍了大家去学校网吧上网的积极性——9点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因为宿舍管理宽松,11点前睡觉都是稀罕事。
QQ之外,博客刚刚开始流行,我也赶时髦注册了博客。在写博客变成大学爱好以前,聊QQ仍是我去网吧的最主要诉求。
QQ的注册流程比较简单,起名和个人资料也可以很随意,不用担心隐私泄露。想寻找异性网友,可以通过条件搜索,比如地址、性别、年龄等。
因为信息真假难辨,难免“货不对版”:明明搜的“石河大学”,结果一聊天,发现是奎屯或其他地方的网友;头像是女性,实际很可能是男生;写的25岁,实际上可能已经30岁了;另外,照片变“照骗”也很普遍。
当然,因为是匿名,不中意,可以随时拉黑或删除好友,不需要有什么心理负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