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卫星
箱子里静静躺着一块约A4纸大小的太阳能电池板,表面覆盖着起皱的保护膜,在灯光下泛着淡蓝色的珍珠光泽。陈樾小心翼翼地取出来,指尖能感受到电池板表面细微的纹理,像是触摸某种生物的鳞片。他立即启动了科技系统的扫描功能,脑海中响起熟悉的电子提示音,系统界面上数据如瀑布般流动,虚拟的进度条闪烁着淡绿色的光芒。
2月的四九城依然寒冷,但太阳能实验室里却热火朝天。陈樾带领的专家组已经连续工作了三个星期,每个人的眼睛都布满了血丝,咖啡杯在桌上排成了长队。实验台上堆满了各种试制的太阳能电池片,在强光照射下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深蓝如海,浅灰似铅,还有几片泛着金属光泽,像是打磨过的刀刃。
"转换效率还是不够,"材料组长老李揉着太阳穴说,他的眼袋浮肿得像两个小水袋,胡子已经三天没刮了,"只有毛熊样品的一半..."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失败的数据,有几页已经被撕得破破烂烂,边缘处还留着焦黑的痕迹,显然是曾被不小心烧灼过。
陈樾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拿起一片最新的样品对着氙灯观察。光线透过蓝色的硅片,在他脸上投下奇异的光斑,像是某种神秘的图腾。突然,他眼睛一亮,快步走到黑板前:"试试在表面增加这种纹理。"粉笔在黑板上画出复杂的几何图案,发出刺耳的吱吱声,白色的粉尘在空气中缓缓飘落。
三天后的凌晨三点,当第一块转换效率达标的太阳能电池板完成测试时,整个实验室沸腾了。技术员小张激动得手舞足蹈,不小心碰翻了试剂架,几瓶溶液摔在地上,散发出刺鼻的氨水气味,但没人顾得上收拾。电池板在模拟太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测试仪器的指针稳稳地停在了设计指标的位置上,发出轻微的咔嗒声。老李突然蹲下身,假装系鞋带,实际上是在偷偷抹去眼角的泪水。
3月20日,卫星基地的测试大厅里人头攒动,说话声在拱形屋顶下形成嗡嗡的回响。陈樾站在最新组装的卫星前,这颗直径约1米的银色球体在强光照射下闪闪发亮,外壳上整齐排列的太阳能电池片像是给它披上了一件铠甲。技术人员正在做最后的检查,他们的工具在金属表面轻轻敲击,发出清脆的声响,如同某种奇特的打击乐。
"电视信号测试开始。"总工程师的声音通过广播系统传遍整个大厅,带着些许电流杂音。大屏幕上立即出现了卫星传回的图像——基地停车场的一辆吉普车,连雨刷器上的橡胶条纹都清晰可辨。紧接着,广播系统里传出了兔子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声,播音员字正腔圆的声音在大厅里回荡:"...我国科技工作者发扬自力更生精神..."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专家突然摘下眼镜,用洗得发白的军装袖口擦了擦眼睛。他的军装已经褪色,但肩章上的将星依然闪亮。没有人嘲笑他的失态,因为很多人都红了眼眶。陈樾注意到,卫星外壳上反射的光斑在天花板上跳动,随着卫星的缓慢旋转画出优美的弧线,像是有了生命一般。
4月的发射场晴空万里,但戈壁滩的寒风依旧刺骨。陈樾站在观测台上,军用望远镜的金属外壳冻得粘手。镜头里可以看到远处的发射塔架,乳白色的长征火箭已经整装待发,箭体上鲜红的"夏国航天"四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广播里传来倒计时的声音,每个数字都在荒漠上回荡:"...5、4、3、2、1,点火!"
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火箭尾部喷出橙红色的烈焰,滚滚白烟瞬间淹没了发射台。陈樾感到脚下的水泥地面在剧烈颤抖,牙齿都在咯咯作响,连内脏都跟着共振。火箭缓缓上升,速度越来越快,最后化作一个小点消失在蔚蓝的天空中,只留下一道逐渐扩散的白色尾迹,像是一根指向苍穹的手指。
当天深夜,集成电路中心的会议室里挤满了人,连窗台上都坐着技术员。大家都屏住呼吸,盯着那台连接卫星信号的显示器,屏幕的荧光在每个人脸上投下蓝幽幽的光。突然,屏幕亮了起来,显示出从太空拍摄的地球影像——蔚蓝的海洋,褐色的陆地,还有如棉花糖般蓬松的云层。接着,广播信号也接通了,熟悉的《东方红》旋律在房间里回荡,有几个年轻人跟着轻声哼唱起来。
陈樾悄悄走出会议室,来到院子里。春夜的星空格外璀璨,银河像一条闪亮的丝带横贯天际。他仰着头,在群星中寻找那颗属于夏国的人造卫星。寒风拂过他的脸颊,带着远处桃花的淡淡香气。研究中心大楼的窗户透出温暖的灯光,像是落在地上的星辰。一颗流星划过天际,转瞬即逝,但陈樾知道,那颗带着夏国人智慧和汗水的卫星,将会在太空中运行很久很久,见证着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小小书屋;https://www.xxs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