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枪倭国生意
"三百八十美元整。"陈樾从公文包里掏出个红木算盘,"哗啦"一抖,三颗算珠卡在横梁上发出闷响,"成本控制在一百九十美元整,利润率刚好卡在出口退税线上。"他手指翻飞间,算盘珠的碰撞声惊飞了窗外杨树上的喜鹊。
七月的曼谷街头,烈日把柏油路晒得泛起油光。泰国商人颂猜正用尼龙绳捆扎五羊摩托的货架,绳子勒紧时发出令人牙酸的"吱吱"声。"再装!再装!"他指挥工人往上摞麻袋,后减震弹簧被压缩到极限时发出"嘎吱"呻吟。当第二十个装满香米的麻袋压上去时,轮胎花纹几乎完全贴地,但侧壁依然坚挺。
"本田车早散架啦。"颂猜用湿透的汗衫擦脸,突然发现排气管上贴着张泛黄的中文标签。他结结巴巴地拼读:"最...大...载...重..."旁边的华侨小伙"噗嗤"笑了:"八百公斤啦!折合我们泰国秤是一千四百斤!"话音未落,摩托车突然"突突"地自己往前窜了半米——超载触发了自动离合器的保护机制。
非洲刚果的泥泞小路上,五羊摩托正劈开没踝的红色泥浆。轮胎甩起的泥点子像雨点般砸在车身上,但发动机的运转声依然平稳如初。当地农民约瑟夫拍了拍货架上的六袋木薯,对同伴竖起大拇指:"OiS!BOn!"他们没注意到,车架接缝处的泥浆正顺着特殊涂层的表面张力缓缓滑落,露出底下"501农机厂"的钢印。
八月的东京本田总部,市场部长山田把报表摔在会议桌上,震得青瓷茶杯跳起来。"七成!东南亚市场份额掉了七成!"茶水泼洒在"1980年销售预测"曲线上,墨迹晕染成哭泣般的形状。技术课长跪坐着捡起浸湿的报表,突然瞪大眼睛:"这个热效率数据...除非他们发明了永动机!"
与此同时,广州摩托车厂三号装配线上,工人们正在给出口版加装副油箱。新来的学徒失手把14号扳手掉进车架空腔里,"当啷"一声引得质检员老周回头瞪眼。车间广播突然滋滋作响:"同志们注意,倭国通产省考察团五分钟后到达三车间,请立即用帆布遮盖鹰酱国进口的数控铣床..."
在白象孟买的达拉维贫民窟,改装版的五羊摩托正充当临时校车。八个孩子挤在后加的侧斗里,书包带子缠住了刹车线。司机老辛格边开车边用老虎钳修理,金属碰撞声与孩子们的嬉笑混成一片。路过倭国摩托专卖店时,橱窗里的SUperCUb价格牌已经贴上了"第三次大降价"的标签,玻璃映出五羊摩托后座上高高堆起的课本。
雨季的越南胡志明小道上,五羊摩托队正在浓雾中运送药品。车头绑着的方形备用油桶被流弹击中时,内置的蜂窝结构让汽油只是顺着弹孔缓缓渗出。带队的老兵阮文雄摸了摸陶瓷气缸上那个不起眼的弹痕,转头对战友说:"倭国货挨一枪就趴窝,这辆中了三枪还在跑..."雾气在排气管上凝结成水珠,滴在滚烫的缸体上发出"嗤"的声响。
1980年圣诞节前夕,莫斯科街头出现了戏剧性一幕:两个毛熊交警骑着五羊摩托拖拽违停的伏尔加轿车。当这辆标称载重八百公斤的摩托轻松拉动两吨重的轿车时,防滑链与冰面摩擦发出刺耳的"咔咔"声。围观人群中,有个穿貂皮大衣的老太太嘀咕:"倭国人该睡不着觉喽..."她呼出的白气与摩托车排气管的烟雾交融在一起,在零下二十度的空气中缓缓上升。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小小书屋;https://www.xxs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