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国际制裁白象终
1972年5月10日凌晨四点二十分,白象洋上的浪涛拍打着"企业号"航母的钢铁身躯,发出沉闷的"轰隆"声。舰长麦克阿瑟的咖啡杯在指挥台上微微震动,深褐色的液体在杯沿荡出一圈圈涟漪。他放下镀金边的海军望远镜,镜筒收缩时发出"咔嗒"的轻响,镜片上还残留着白象海岸线的模糊倒影。
"全舰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他的声音通过舰内广播系统传遍全舰,带着特有的静电杂音。甲板上的F-4鬼怪式战斗机正在预热引擎,涡轮的尖啸声惊飞了一群信天翁,白色的羽毛在晨曦中纷纷扬扬,有几片飘落在雷达显示屏上。水兵们奔跑的脚步声像密集的鼓点,防滑靴与钢铁甲板摩擦发出特有的"吱吱"声,有人不小心踢倒了消防桶,金属桶在甲板上滚出老远,"咣当"一声撞在船舷上。
在孟买港的灯塔上,瞭望员辛格手中的望远镜"当啷"一声掉在地上。镜片在水泥地面上摔得粉碎,玻璃渣反射着初升的朝阳,像散落一地的钻石。他的制服后背已经被汗水浸透,黏糊糊地贴在皮肤上。港外的海平线上,一支庞大的舰队正缓缓展开阵型,桅杆上的星条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旗面拍打旗杆的"啪啪"声仿佛能穿透海面传来。港口的警报器突然尖啸起来,刺耳的"呜呜"声惊起了码头仓库顶上的鸽群,翅膀拍打的声音像一阵急促的鼓点。
1972年5月15日上午十点整,新德里总理府的会客厅里,英迪拉手中的骨瓷茶杯突然滑落,在波斯地毯上砸出一声闷响。茶水溅在她纱丽的金线上,晕开一片褐色的污渍,像一幅失败的水墨画。鹰酱国大使递来的文件在茶几上泛着冷光,纸张边缘像刀片般锋利,在阳光下折射出一道刺眼的白线。
"这是最后通牒。"大使的牛津腔英语在空调房里显得格外冰冷,他调整领带结时,真丝布料发出细微的"沙沙"声,袖口的金纽扣在茶几上留下一道浅浅的划痕。窗外的喷泉突然停了,水流声戛然而止,只剩下几滴水珠从大理石雕像上滴落,在池子里敲出空洞的回音,像是倒计时的秒表。一只壁虎从天花板掉下来,尾巴断了一截,在名贵的地毯上扭动着。
英迪拉的手指在文件上收紧,羊皮纸发出不堪重负的"吱吱"声:"一个月?"她的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墙上的甘地画像似乎也在皱眉,玻璃画框反射的阳光刺痛了她的眼睛。秘书手中的钢笔突然漏墨,蓝色的液体在实木地板上洇开,像一片小小的湖泊,倒映着天花板上旋转的吊扇。
1972年5月20日正午,加尔各答的粮店门口,排队的人群像一条疲惫的长龙。烈日炙烤着沥青路面,散发出刺鼻的气味,有几个小孩蹲在路边,用树枝拨弄着一只死老鼠。商店的铁栅栏"哗啦"一声拉下时,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骚动,有人用印地语咒骂着,唾沫星子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今天的面粉卖完了!"店主的喊声淹没在人们的怒吼中。一个穿纱丽的女人突然晕倒,银质脚链在人行道上刮出"叮铃"的声响,她的丈夫手忙脚乱地掏水壶时,硬币从口袋里撒了一地。街角的约翰牛国银行门口,运钞车的引擎轰鸣着,武装警卫的冲锋枪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保险栓打开的"咔嗒"声让几个路过的学生缩了缩脖子。
在孟买的股票交易所,电子显示屏上的数字疯狂跳动,发出"滴滴"的警报声。一个穿细条纹西装的经纪人扯松了领带,真丝布料撕裂的"嘶啦"声被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淹没。他的金丝眼镜滑到鼻尖,镜片上沾满了指纹。窗外,一架直升机正在接走某跨国公司的高管,旋翼的气流卷起满地废纸,像一场微型龙卷风,一张股票报价单粘在了防弹玻璃上。
1972年5月30日下午三点,新德里的中央广场上,游行队伍像潮水般涌来。抗议者的标语牌在风中"哗啦"作响,有人敲打着铁皮桶,刺耳的"咚咚"声回荡在殖民时代的建筑群间,惊飞了钟楼顶上的鸽子。警察的哨子声此起彼伏,催泪瓦斯罐在地上滚动时发出金属的"咕噜"声,像一颗颗不安分的心脏。
英迪拉站在总理府的落地窗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窗帘的流苏,金线已经有些松动。防弹玻璃也挡不住外面隐约的呐喊声,像是远方的雷鸣,震得窗框微微颤动。她的私人秘书轻轻敲门,黄铜门把手转动的"咔嗒"声让她肩膀一颤,手中的茶洒在了地毯上。
第128章国际制裁白象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