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历史军事 > 历史军事 > > 第105章 印泥危机2 (1 / 2)
        第105章印泥危机2

        1965年10月13日凌晨3时27分,雅加达湾的海面上泛着鱼肚白的微光。"泰山"号战列舰的作战室里,烟雾浓得能呛死人,烟灰缸里堆满了烟头。舰队司令杨振国少将掐灭第七个烟头,把红蓝铅笔重重摔在铺满整张桌子的作战地图上:"他娘的,谈不拢就不谈了!命令陆战一团,一小时后实施武装登陆!"

        电报员小张的手指在发报键上飞快跳动,滴滴答答的摩尔斯电码声在密闭的舱室里格外刺耳,汗水已经浸透了他的后背。甲板上,陆战队员们正在做最后的装备检查,枪械碰撞发出清脆的金属声,防弹插板塞进战术背心的声音此起彼伏。列兵王小川紧张得系了三次作战靴鞋带都没系好,士官长王铁柱蹲下来帮他系紧,粗糙的手指灵活地打着结:"瓜娃子,跟紧老子,保你全须全尾回家。"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六艘登陆艇被吊臂缓缓放入海面,溅起的水花打湿了水兵们的裤腿。每艘艇上都挤满了全副武装的陆战队员,迷彩服下的防弹背心沉甸甸地压着胸口。艇长李大勇上尉压低声音做最后动员:"记住作战原则,优先保护侨胞安全,非必要不开火,但遇到威胁时..."他拍了拍腰间的手枪,"给老子往死里打!"

        "嗡——"天空中突然传来涡轮引擎的嗡鸣。士兵们抬头望去,只见三个黑影从"泰山"号甲板上腾空而起——那是"翼龙2"无人机,它们的六旋翼在月光下闪着冷冽的金属光泽,机腹下的光电吊舱缓缓转动。

        "咱们的''天眼''上线了。"王铁柱咧了咧嘴,露出被烟草熏黄的门牙。舰桥内,无人机操作员眼前的屏幕上,热成像画面清晰显示着滩头的情况。杨司令盯着不断刷新的实时图像,突然抓起通话器:"3点钟方向200米处有武装人员聚集,通知登陆部队改从5号区域上岸!"

        05时48分,登陆艇的艇首重重撞上沙滩,防浪板砰然落下。陆战队员们猫着腰快速散开战术队形,枪口上的战术手电划破晨雾。突然,右翼传来玻璃碎裂的脆响,接着是女人撕心裂肺的尖叫。

        "一排左翼包抄!二排建立防线!三排跟我来!"连长赵刚少校打了个战术手势,二十多名战士立即呈扇形展开。拐过街角,他们看见十几个手持砍刀和汽油瓶的暴徒正在洗劫一家"仁和堂"中药铺,白发苍苍的老店主倒在血泊中,怀里还死死抱着一本账册。

        "放下武器!"赵刚的怒吼像炸雷般响起。暴徒们愣了一下,有个戴红头巾的头目举起砍刀,用当地语嘶吼着煽动同伙。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架"翼龙2"突然从百米高空俯冲下来,引擎的尖啸声吓得暴徒们抱头鼠窜,有两个甚至尿了裤子。

        卫生员周卫国上士一个箭步冲到老者身边,快速检查伤势:"头部钝器伤,左肋骨折,需要立即后送!"两个战士麻利地拆下门板做成简易担架,止血绷带在晨光中泛着刺目的白。

        这样的场景在雅加达的十二个重点街区同时上演。一万名兔子军士兵分成四十八个战术小队,在无人机引导下展开地毯式搜救。设在"泰山"号上的前线指挥部里,作战参谋们不断在地图上更新标记:"东区清理完毕,转移侨胞327人,击溃暴徒团伙5个""西区发现大规模聚集点,约800名侨胞被困,请求装甲分队支援"...

        正午12时17分,雅加达港突然汽笛长鸣。"泰山"号率领的第二批增援舰队抵达,五艘大型运输船缓缓靠泊,船舷上晾晒的迷彩服在热带阳光下格外醒目。沉寂多日的码头吊车终于轰隆作响,不过这次吊装的是预制板房构件和医疗设备。军医白求恩中校一边指挥搭建野战医院,一边心疼地念叨:"轻点轻点!那台X光机值三十万外汇券!"

        10月15日傍晚,局势出现微妙变化。兔子军在主要城市建立了八个安全区,飘扬的五星红旗成了侨胞们的灯塔。每天都有上千人涌向这些安全区,他们拖家带口,有的推着吱呀作响的独轮车,有的只抱着个蓝布包袱,但每个人胸前都别着连夜赶制的纸质国旗。

        第105章印泥危机2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